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11—2012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初探
被引量: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11—2012年,我国南方地区秋玉米病害发生程度普遍重于春玉米;常见传统病虫害有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粗缩病、纹枯病、茎腐病、褐斑病、玉米螟;具有上升趋势的病虫害有鞘腐病、灰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矮花叶病毒病、白星花金龟、蜗牛(福寿螺)。
作者
姚丽美
王猛
马佳
张婷
高增贵
陈捷
机构地区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101,共4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02)
关键词
南方地区
玉米病虫害
发生规律
初探
分类号
S435.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36
同被引文献
201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48
参考文献
8
1
郑俊强,高增贵,庄敬华,陈捷.
玉米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5,13(1):111-114.
被引量:19
2
吴海燕,孙淑荣,范作伟,刘春光,杨天宇,王丽华.
玉米茎腐病生物防治技术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4):45-47.
被引量:18
3
陈润玲,檀尊社,赵保献,张凤瑞,游福欣,雷晓兵,王向阳,梁晓伟,李林.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157-160.
被引量:8
4
赵福顺.
唐山市2002年夏玉米纹枯病发生与减产原因的分析[J]
.玉米科学,2004,12(z1):108-110.
被引量:30
5
黄明波,谭君,杨俊品,杨克诚.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2):209-213.
被引量:40
6
白金铠,宋佐衡,陈捷,梁景颐,刘伟成,吕国忠,赵廷昌,周永力.
玉米病害的病菌变异与抗病品种选育[J]
.玉米科学,1994,2(1):67-72.
被引量:57
7
晋齐鸣,李建平,张秀文,王广祥,宋淑云,刘煜才,王立新.
松辽平原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研究[J]
.玉米科学,2000,8(2):84-88.
被引量:29
8
王振华,姜艳喜,王立丰,金益,李新海,石宏良.
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2,10(4):61-64.
被引量:87
二级参考文献
154
1
赵福顺.
唐山市2002年夏玉米纹枯病发生与减产原因的分析[J]
.玉米科学,2004,12(z1):108-110.
被引量:30
2
崔俊明,胡素兰,谢荣芝,刘海萍.
玉米青枯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1993,22(5):16-19.
被引量:4
3
许明学,冯芬芬,柳迎春.
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3,1(3):67-70.
被引量:13
4
高卫东,戴法超.
玉米大斑病研究的新进展[J]
.植物病理学报,1993,23(3):193-195.
被引量:52
5
苏俊,张瑞英.
玉米自交系抗茎腐病的鉴定研究[J]
.玉米科学,1993,1(1):71-73.
被引量:10
6
任金平,庞志超,吴新兰,张秀文,刘煜才.
多功能种衣剂防治玉米、高粱病害研究初报[J]
.吉林农业科学,1994,19(2):37-41.
被引量:15
7
徐秀德,卢庆善,潘景芳.
中国高粱丝黑穗病菌小种对美国小种鉴别寄主致病力测定[J]
.辽宁农业科学,1994(1):8-10.
被引量:14
8
晋齐鸣,卢宗志,潘顺法,姜晶春.
玉米茎腐病病原对玉米苗期致病性研究[J]
.玉米科学,1994,2(1):73-75.
被引量:17
9
白金铠,宋佐衡,陈捷,梁景颐,刘伟成,吕国忠,赵廷昌,周永力.
玉米病害的病菌变异与抗病品种选育[J]
.玉米科学,1994,2(1):67-72.
被引量:57
10
杨俊品,唐海涛,杨家秀,李晓,陈德全,张彪,石永刚,黄宜祥.
抗玉米纹枯病材料的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05,35(2):174-178.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236
1
王凯博,吴文伟,王群,尹梅,张兴富,杨从党,付兆聪,李琼仙,浦军,黄吉美,何成兴.
单萜酚类化合物与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混配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8):80-84.
被引量:4
2
程晶.
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效试验[J]
.青海农技推广,2019(2):82-86.
被引量:4
3
李红,晋齐鸣,王立新.
吉林省玉米苗期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J]
.吉林农业科学,2002,27(z1):33-34.
被引量:13
4
纪伟波,何海军,赵松涛,焉山,付东波.
黑龙江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1):128-130.
被引量:6
5
王燕,石秀清,王建军,赵丽芳,刘惠民,王富荣.
玉米杂交种抗丝黑穗病鉴定[J]
.玉米科学,2010,18(2):110-112.
被引量:4
6
晋齐鸣,骈跃斌,宋淑云,李红,沙洪林,张伟.
玉米苗期病害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355-359.
被引量:16
7
刘金文,丛斌,李茂海.
玉米丝黑穗病、弯孢叶斑病、玉米螟危害损失及复合经济阈值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33-36.
被引量:4
8
赵茂俊 ,张志明 ,张世煌 ,李晚忱 ,Maria Luz C.George ,潘光堂 .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及抗纹枯病基因定位[J]
.高技术通讯,2005,15(5):71-76.
被引量:13
9
姜晶春,潘顺法,晋齐鸣.
“八五”期间玉米大斑病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结果[J]
.玉米科学,1995,3(A01):19-20.
被引量:6
10
严吉明,叶华智,郑达,秦芸,伍光庆.
四川玉米纹枯病菌致病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3):114-11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01
1
张卫红,钱周兴,郭云海,陈德牛.
新疆陆生贝类区系及动物地理学分析[J]
.干旱区研究,2009,26(2):238-242.
被引量:5
2
郭庆海.
中国玉米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J]
.玉米科学,2010,18(1):139-145.
被引量:70
3
段鹏飞,刘天学,李潮海.
河南省玉米病害的发生特点和主推品种的田间抗性鉴定[J]
.玉米科学,2010,18(2):117-120.
被引量:6
4
张婷,孙晓东,吕国忠.
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穗腐镰孢菌的种类及其分离频率[J]
.菌物研究,2011,9(1):9-14.
被引量:23
5
王玉玲,瞿红侠.
灰巴蜗牛的生物防治研究[J]
.北方园艺,2011(9):160-162.
被引量:7
6
陈志杰,张淑莲,张锋,雷虹.
陕西省夏播玉米田叶螨发生及抗性治理对策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S2):101-104.
被引量:10
7
赵虎,胡长效,张艳秋.
灰巴蜗牛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04,24(4):73-76.
被引量:10
8
李红,沙洪林,宋淑云,张伟,晋齐鸣,李羽,王秀波.
应用足量钾肥和高效种衣剂防治玉米茎腐病的试验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360-362.
被引量:11
9
杨俊品,唐海涛,杨家秀,李晓,陈德全,张彪,石永刚,黄宜祥.
抗玉米纹枯病材料的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05,35(2):174-178.
被引量:20
10
薛建兵,王安乐,王娇娟,陈朝辉.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49-5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0
1
苗爱丽.
玉米病虫害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4):59-59.
被引量:1
2
刘杰,姜玉英.
2012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特点和原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7):270-279.
被引量:42
3
陈莹.
玉米虫害防治[J]
.乡村科技,2014,0(4):4-5.
4
孙甜田,范作伟,刘淑霞,吴海燕.
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222-227.
被引量:7
5
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包斐,苏婷,卢德生,王桂跃.
甜糯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及前移防治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4,55(12):1862-1864.
被引量:6
6
孔令平,张海艳.
在粗缩病发生年份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4):89-91.
被引量:2
7
王亚文.
浅谈古登乡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2015(12):94-94.
被引量:6
8
韦继凌.
南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控要点分析[J]
.北京农业(中旬刊),2015(6):112-113.
被引量:1
9
胡秀兰.
宁蒗县玉米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6,36(2):30-30.
10
田耀加,赵守光,张晶,黄亮华,王秋燕,陈红弟.
南方锈病在鲜食玉米上的发生动态及其发生程度与产量的相关性[J]
.中国蔬菜,2016(7):48-5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48
1
孙甜田,范作伟,刘淑霞,吴海燕.
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222-227.
被引量:7
2
桑慧藏.
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8):83-83.
被引量:22
3
刘兴志,李永.
浅析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2015(6):103-103.
被引量:1
4
李鸣,罗伟,高源.
玉米病害及高效防治技术浅议[J]
.农技服务,2015,32(3):119-119.
被引量:1
5
袁书云.
四川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5(3):126-126.
被引量:3
6
李欣诺,王丽艳,张海燕,王鹏南,陈茜,孙红,刘爽,郭婷婷,杨克军.
不同温度下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生命表[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8):1869-1872.
被引量:20
7
张冬梅,姜春霞,黄学芳,刘恩科,闫六英,刘化涛,陈琼,张伟,韩彦龙.
早熟区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对播期和施肥方式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4):59-66.
被引量:8
8
李玉利.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
.上海农业科技,2015(4):120-120.
9
张奂.
浅谈运城市夏玉米二代粘虫的防治[J]
.农技服务,2015,32(9):109-109.
10
宋玉发.
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51-151.
被引量:4
1
苗如意,岳青,阎继耀,张培忠,赵安全,马海龙,智海英.
甜玉米新品种晋单(甜)49号的选育[J]
.中国蔬菜,2005(10):119-120.
2
北京农科院种业科技有限公司[J]
.北京农业(中旬刊),2010(10):60-61.
3
江哲.
春玉米蚜虫防治措施[J]
.农村实用技术,2007(4):29-29.
4
刘文全,吴瑞华.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措施[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30-30.
5
杨家秀,李晓,杨晓蓉,何文凤.
四川玉米矮花叶病毒株系及分布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574-578.
被引量:7
6
陈雨天,朱福成,何辉之,杨家秀,李晓,李文娥.
玉米种质资源抗矮花叶病毒病鉴定[J]
.作物品种资源,1991(1):39-40.
被引量:5
7
刘建婷.
玉米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
.河北农业,2012(7):33-33.
8
杨寿光,郭晓丽,李向英,郭丽萍,邹明江.
玉米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07(7):17-17.
9
青致刚,李顺康.
攀枝花市玉米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12(5):34-35.
被引量:1
江苏农业科学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