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虚拟生存视域下道德自觉的理性审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立体网络为载体,以信息共享为支撑,以时空的无限性为特征的电子信息时代大大扩展了个体虚拟生存的空间和领域,扩大了人们的认知领域,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征方式,并进一步关系着个体道德自觉的生成与发展。以此为视角,分析虚拟生存下个体道德体验的特征和道德自觉生成的困境,是寻求和构建道德自觉的有效路径。
作者
闫晋虹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观察》
2013年第7期44-45,共2页
Theoretic Observation
关键词
虚拟生存
个体
道德自觉
分类号
B824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林滨,户晓坤.
大众传媒·意识形态·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媒介批判理论的当代解读[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3(2):180-184.
被引量:9
2
汪广荣.
试论虚拟生存主客体关系及其实现机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5):59-62.
被引量:1
3
王升臻.
道德自觉的内涵及其路径选择[J]
.求实,2012(6):41-43.
被引量:5
4
陈力丹.舆论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86-187,189.
5
戴茂堂.
道德自觉·道德自信·道德自强[J]
.道德与文明,2011(4):24-27.
被引量:24
6
郑元景.
虚拟生存:虚实共生的存在[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39-4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李娜.
虚拟和现实的融合[J]
.IT经理世界,2007(2):62-65.
被引量:2
2
谭希培,金雪芬.
现实与可能之间的主体间性——虚拟哲学四题[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586-590.
被引量:5
3
严国涛,方显锋.
简论虚拟社会的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12):86-88.
被引量:3
4
张明仓.
虚拟实践的本质探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34-38.
被引量:10
5
贺善侃.
虚拟主体性:主体性发展的新阶段[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98-101.
被引量:8
6
[美]马克·波斯特著 范静哗译.《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7页.
7
[德]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 洪佩郁等译.《启蒙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8
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develst/cnnic,2008-07.
9
王晓朝.柏拉图全集.菲多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
[美]威廉·巴雷特,段德智译.《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285页.
共引文献
45
1
李佳.
论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觉[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1):59-62.
2
郭光华.
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6):110-113.
被引量:119
3
黄成忠.
论培育大学生道德自觉的策略[J]
.教育探索,2012(4):131-132.
被引量:4
4
路宪民.
社会历史视野中的媒介形态和功能[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2):30-33.
5
郭昊.
浅谈高职院校的影像传播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07(8):134-135.
6
陈力丹.
“沉默螺旋”与法西斯主义的关联辨析[J]
.新闻大学,2007(1):9-19.
被引量:12
7
李甲寅.
再议互联网舆论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J]
.时代教育,2010(12):279-279.
被引量:3
8
陈相光.
网络生活的虚拟关系指导——兼论虚拟关系与现实关系的辩证[J]
.社科纵横,2011,26(12):159-162.
被引量:2
9
孔惠.
从“非法网络公关”看网络公关服务规范的缺失[J]
.科技信息,2012(7):2-2.
被引量:2
10
黄成忠.
论培育道德自觉的维度[J]
.探求,2012(4):94-97.
1
王继荣.
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理性审视[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3(3):38-42.
2
刘建涛.
马克思自然观的三重视域透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2):66-71.
3
朱荣英,古海云.
海德格尔技术观的生存视域及其当代启示[J]
.青海师专学报,2009,29(2):9-13.
被引量:1
4
林玉敏.
关注现实:当代中国哲学的使命[J]
.学习与探索,1998(4):65-66.
5
张志芳.
形而上学的生存视域:日常生活世界[J]
.新疆社会科学,2006(1):1-4.
6
王荣辉.
理性审视有关经济人假设的各种争论[J]
.科技咨询导报,2007(30):179-180.
7
靳银霞.
社会转型期道德冷漠现象的理性审视及矫正[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3):454-455.
被引量:1
8
许鸣洲.
道德·利益·安全[J]
.学海,1998(4):28-30.
9
贾振勇.
鲁迅生命尽处的自我理性审视与调整——从《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说起[J]
.鲁迅研究月刊,2009(1):31-38.
被引量:2
10
邬焜.
价值哲学研究的新境界——《从理论价值哲学到实践价值哲学》评介与讨论[J]
.哲学分析,2016,7(2):182-195.
被引量:1
理论观察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