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晚秋》不和谐的双声: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晚秋》是一部由亚洲导演执导,以美国西雅图为背景的电影,自2011年在韩国釜山电影节上映后引起较大轰动。从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的视角来解读《晚秋》的话语建构,发现影片极力凸显美国亚裔流散族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文化身份认证,但同时影片又未能完全超越西方的殖民话语和东方主义思想,陷入了西方世界视野中的"他者化"形象塑造。导演尽管作为东方世界的文化精英,却不自觉地迷失在对立与错位的东西文化夹缝中,叙事立场摇摆不定,致使影片最终呈现出了本土文化的"自我东方化"。
作者 何嵩昱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8-20,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王宁.文学理论前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2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9.449,451,198-200,416,417.
  • 3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2003:12.
  • 4爱德华·W·萨义德.萨义德自选集[M].谢少波,韩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9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