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预调查信息反馈等方法设计制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并建立病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结合证素辨证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共收集2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124例,女172例,男女比例为1∶1.38。患者平均年龄(72.84±10.632)岁。因子分析结果得到4个公因子,运用证素辨证,并结合临床实践,分别将其命名为寒瘀互结,饮停心肺证、气阴两虚证、气阳两虚,瘀阻心脉证、热瘀互结证。其中寒瘀互结,饮停心肺证有90例,所占比例最大,为30.4%。其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气阳两虚,瘀阻心脉证和热瘀互结证,分别占25.0%、24.3%和20.3%。证素分析病位证素主要为心、肺,病性证素主要为血瘀、水饮、气虚、阴虚和阳虚。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将其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进行分阶段辨证论治。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528-1530,共3页 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81173159 81102534 81101512)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 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11053)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陈颧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68.
  • 2顾东风,黄广勇,吴锡桂,段秀芳,何江,Paul K Whelton,Stephen Mac Mahon.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被引量:1277
  • 3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3-1073,1081.
  • 4Kenneth Dickstein,Alain Cohen-Solal,Gerasimos Filippatos,et al.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2008[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8,29:2388-2442.
  • 5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 6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 7朱文锋.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8-39. 被引量:298

二级参考文献10

  • 1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 2方药中.辨证论治七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4..
  • 3张震.证候探微[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7(5):2-7.
  • 4黄柄山.中医内伤性疾病辨证规律初探[J].中医药学报,1982,(1):1-1.
  • 5叶任高 主编.内科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24.
  • 6海霞.朱文锋教授谈证素辨证新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0-4-4(5).
  • 7程国彭.医学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1.
  • 8吴大真,王凤岐.秦伯未医文集[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3.195-247.
  • 9欧阳錡.中医病证症三联诊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9-81.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9.

共引文献1648

同被引文献243

引证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20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