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12,共2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参考文献5
1 吴连海.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中作物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1992,(2):26-28.
2 佟屏亚,玉米生育与产量模型,1997年,74页
3 陈国平,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1996年,6页
4 吴连海,中国农业气象,1992年,2期,26页
5 王忠孝,玉米高产栽培,1992年,131页
同被引文献14
1 蔡承智,陈阜,隋鹏,陈军胜.作物产量潜力极限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2):145-148. 被引量:27
2 王空军,张吉旺,郭玉秋,胡昌浩,董树亭,蒋高明.我国北方玉米品种个体产量潜力与氮利用效率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5):879-884. 被引量:41
3 Peter Albersen,Gunther Fischer,Michiel Keyzer,et al.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lations in the LUC model for China.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Austria 2002,(13):14-20.
4 陈国平,杨国航,赵明,王立春,王友德,薛吉全,高聚林,李登海,董树亭,李潮海,宋慧欣,赵久然.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8,16(4):1-4. 被引量:117
5 赵久然,王荣焕.再议玉米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J] .玉米科学,2008,16(4):5-7. 被引量:70
6 边少锋,赵洪祥,孟祥盟,方向前,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闫伟平.超高产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J] .玉米科学,2008,16(4):119-122. 被引量:23
7 陈国平,王荣焕,赵久然.玉米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模式及关键因素分析[J] .玉米科学,2009,17(4):89-93. 被引量:110
8 刘开昌,王庆成,张秀清,王春英,张海林.玉米鲁单50产量潜力、适宜密度和饲用价值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0,8(2):52-54. 被引量:11
9 周文伟,徐东春,李桂芝,李文纯,宋万友.玉米新品种豫玉29号高产潜力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01,30(2):13-14. 被引量:1
10 刘建,徐少安,周根友,陆虎华.多熟制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的生产潜力及高产技术优化研究[J] .南京农专学报,2000,16(4):6-1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6
1 蔡承智,Harrij van Velthuizen,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基于AEZ模型的我国主要作物单产潜力的农作制区划分析[J] .贵州科学,2007,25(B05):445-450.
2 戴明宏,陶洪斌,廖树华,王利纳,王璞.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华北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4):30-36. 被引量:46
3 王宏,张永恩,石全红,褚庆全.一熟区高产春玉米潜在区域的分布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394-399. 被引量:1
4 蔡承智,刘海华,范伟杰.基于产量潜力预测的我国玉米单产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2):254-256. 被引量:1
5 钟新科,刘洛,徐新良,游松财.近30年中国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5):94-101. 被引量:48
6 于大江,刘成忠,徐文强.基于农业生态区法(AEZ)模型的甘肃省玉米生产潜力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4):73-77. 被引量:5
7 郭步庆,陶洪斌,王璞,Heike KNRZER,Wilhelm CLAUPEIN.华北平原不同粮作模式下作物水分利用[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1):53-60. 被引量:27
8 田展,梁卓然,史军,Gunter Fisher,顾婷婷.近5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9):61-69. 被引量:40
9 孙羽,夏瑞琦,姚永祥,吕春波.玉米品种丹玉6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8):26-26.
10 庞艳梅,陈超,潘学标,韦潇宇.未来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2):1526-1536. 被引量: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