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6年,季羡林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在读完第四个学期后要撰写毕业论文,踌躇满志的季羡林查阅了大量资料,点灯熬油好不容易完成了整篇文章,并自认为是叫得响的“大手笔”,随即交给了导9币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出乎季羡林的意料,一个星期后,导师将文章退了回来。季羡林仔细看后,导师竞没有改一个字,而是在文章第一行第一个字的前面画了一个前括号,在最后一行最后一字的后面画了一个后括号。这就意味着,全文被教授两个小小的括号给否定了。季羡林很不服气,当即去找导师“要说法”。在听完他的陈述后,瓦尔德施米特教授不紧不慢地说:“我看出来了,这篇文章确实花费了你很大精力,尤其引用了大量资料,但通篇文章没有你自己的见解,几乎原文照抄了资料,这样的文章毫无任何价值。如果有人当面挑剔这篇文章,你根本没有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