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高校的附修和双学住的培养模式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此,本文就该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并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后,结合实际提出发展和解决的策略。
作者
陈海霞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办公室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25期46-47,共2页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内涵
培养策略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耿华萍.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4):11-13.
被引量:14
2
邓责梦,刘济科.
关于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培养工作的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9(5):114-117.
被引量:12
3
麦冬宁.
华南理工大学近年双学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B12):93-9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卢晓东,王卫,董南燕,何山,李克安.
持续管理创新与制度环境再造——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个案[J]
.高等理科教育,2006(1):1-6.
被引量:4
2
陈学敏,漆玲玲,刘焰.
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被引量:60
3
刘崧.
关于“主辅修、双学位”模式教育的探索[J]
.科技信息,2007(10):24-24.
被引量:14
4
国家教委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处.未来教育面临的困惑与挑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1.
5
文祯中 刘居安 等.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
6
齐凤伟,王少媛,刘国瑞,刘桂荣,李国杰.
迎接21世纪的挑战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与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7,0(11):10-15.
被引量:14
7
王斌华.
能力培养—八十年代美国本科生教育的改革方向[J]
.外国教育资料,1991(1):13-20.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30
1
黄青霞.
适应“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
.甘肃教育研究,2022(12):12-15.
被引量:1
2
周玮,邱霖宇,惠慧,徐荣鹏.
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197-198.
被引量:3
3
周慧燕,陈彬彬,陈竹.
构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平台[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1):72-73.
被引量:6
4
安实,王晓宁,孟祥海,王华,程绍武.
关于培养交通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几点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13-16.
被引量:12
5
庄立臣,贾国文.
高校育人应走通才教育之路[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4):64-66.
6
王永坤,陈晓庆.
高校实施双学位教育SWOT分析——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个案[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670-672.
被引量:4
7
彭立,夏永梅.
完善我国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建议[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159-162.
被引量:8
8
曾小龙.
武汉市高校社科类专业双学位教育现状分析——基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调查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179-180.
被引量:5
9
阎玉秀,李立新,周晶晶,季晓芬.
加强服装学科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探讨[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6):959-962.
被引量:2
10
王文玲.
韩语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24(6):42-44.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17
1
张义生.
论创新思维的本质[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8(4):28-31.
被引量:35
2
陈学敏,漆玲玲,刘焰.
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被引量:60
3
周彬文,朱宁.
本科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67-69.
被引量:4
4
胡建华.
中国大学课程体系改革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6-81.
被引量:50
5
杜玉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4-01-13.
6
白峰.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2008,17(1):80-82.
被引量:15
7
余丰华,吴冲龙,刘刚.
基于移动GIS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
.计算机应用,2004,24(S1):82-84.
被引量:26
8
苏晓云,马寅秋.
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10):73-74.
被引量:15
9
秦立强.
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的警务战略思考[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77-83.
被引量:3
10
林先其,熊鹰.
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案例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1):158-15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王志红.
公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5(7):116-118.
被引量:1
2
汪萍.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科教文汇,2015(20):32-33.
被引量:3
3
陶玉强,李志琴,王宏青,王国平.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宝石学与宝石鉴定”课程的思考[J]
.广东化工,2016,43(17):220-221.
被引量:1
4
关昕,史惠香.
机构改革对地理信息学科的影响与对策浅谈[J]
.现代测绘,2018,41(2):62-6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陶卓,王春艳.
人才与产业耦合:创新驱动下西部人才培养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2):141-145.
被引量:6
2
林艳,高洁,赵兴涛.
公安类高校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3):102-105.
被引量:2
3
闫辉.
从水泥行业发展论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
.四川水泥,2018(1):2-2.
被引量:1
4
谢又祥,王林军.
独立学院数学建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科教文汇,2017(20):36-38.
被引量:3
5
李吴琼,王潇,夏青.
创新型体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
.运动,2018(12):94-95.
6
薛伟.
试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行动对策[J]
.居业,2020(5):11-12.
1
刘艳杰.
浅谈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
.商情,2013(50):279-279.
被引量:1
2
张晓红.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18-120.
被引量:48
3
辛涛,黄宁.
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3):49-53.
被引量:84
4
李俊.
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课程的建立与完善[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6):35-37.
5
王丹.
构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呼兰师专学报,2001,17(4):21-23.
被引量:4
6
孟庆研.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60-61.
被引量:43
7
曾翠云.
泛珠三角区域的就业环境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的再思考[J]
.延边党校学报,2013,29(1):61-63.
8
邓峰.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2):125-127.
被引量:12
9
苏光建,张珧敏,李顺良.
高校复合型人才职称评聘问题初探[J]
.教育发展研究,1997,17(S1):33-38.
10
万红芳,张新宁,王雪梅.
“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定位与“翻转课堂”教学[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140-142.
被引量:3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 第2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