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2000年第7期56-58,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52
-
1苟颖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现代化问题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6,21(11):26-27. 被引量:7
-
2黄志红.试论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教育学术月刊,1997(3):43-45. 被引量:3
-
3周运浓.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制度创新的根本出路研究[J].教育探索,2004(7):60-62. 被引量:6
-
4李永贤.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116-120. 被引量:22
-
5平培元,葛胜娟.农业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J].职教论坛,2004,20(08S):33-35. 被引量:3
-
6高如峰.重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4,25(7):18-25. 被引量:36
-
7杨艳玲,于京天.农村新课程:问题与对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调研[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1):19-21. 被引量:18
-
8陆岳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协调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1):22-23. 被引量:7
-
9陈敬朴.城乡教育差距的归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1):34-37. 被引量:28
-
10赵蒙成.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2):23-2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3
-
1赵蒙成.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2):23-25. 被引量:12
-
2李强.浅论构建服务“三农”的农村职教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05,21(06X):31-32. 被引量:1
-
3李强,李淑芳.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取向[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28-29. 被引量:2
-
4杨辉,周应中.2004年国内农村教育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3):32-35. 被引量:3
-
5王帅.从新课程改革看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05(9):19-20. 被引量:5
-
6吕昕.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3):22-24. 被引量:1
-
7王会亭.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实然诊断与应然追求[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15-19. 被引量:3
-
8王荔.贫困农村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出路与扶贫开发功效[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1):11-14.
-
9段卓君,张卫民.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J].林区教学,2017,0(5):111-112. 被引量:1
-
10朱小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3):125-126.
二级引证文献31
-
1田贤国.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J].理论界,2006(9):88-89. 被引量:4
-
2董娟.略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新取向[J].中等职业教育,2006(10X):26-28.
-
3梁修才.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3-5. 被引量:6
-
4张淑伟.新课程: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33-35.
-
5杨爱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缺憾的原因反思[J].教育学报,2007,3(1):24-30. 被引量:17
-
6邓宏宝.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J].成人教育,2007,27(4):40-41. 被引量:2
-
7吴翔.一所农村九年义务制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电教(综合),2008(3):9-12.
-
8方卢秋,冉华英.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农业化学知识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95-97. 被引量:2
-
9王会亭.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愿景[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40-42. 被引量:2
-
10周芬芬.城乡教育差距的分析视角与实践模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8(1):126-131.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