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人声至上论”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中",人声"备受推崇。先秦时期就提出了"贵人声"的观念,"登(升)歌下管"成为仪式规范,其产生与"歌以咏德"的礼乐文化背景及音乐合奏时的技术因素有关,并体现出一定的"人本"思想。魏晋时期,人们提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乃是"渐近自然"的说法,这是从声乐的审美角度出发,更接近音乐艺术的本质。至唐代,人们进一步提出"肉居诸乐之上",明清时期甚至还有人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人声。"人声至上论"对我国古代声乐、器乐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器乐的发展缓慢便与此有关。
作者 董兵 王立增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5-89,181,共6页 Chinese Music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研究"(编号:11YJA76001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嵇康.《声无哀乐论》,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330页.
  • 2张养浩.折桂令·咏胡琴[A].隋树森(编).全元散曲[G].北京,中华书局,1964.426.
  • 3李贽.焚书[A].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第一卷)[G].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92.
  • 4王次炤.美善合一的审美观念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J].音乐研究,1995(4):39-45. 被引量:18
  • 5段安节.乐府杂录[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 6马韵斐.向人声韵致的贴近——胡琴形成与演进的美感机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12):92-96. 被引量:2
  • 7伏胜撰、孙之脲辑.《尚书大传》,见《丛书集成初编》第356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4页.
  • 8阮籍.《乐论》,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313页.

同被引文献3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