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注重动手操作 优化概念教学——“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与评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余角、补角的定义是由数量关系达成的,而对顶角则是通过位置关系.通过对教材中概念定义方式的比较、用动手操作贯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合理的概念教学模式,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完成余角、补角及对顶角概念和性质等知识的建构.
作者
王远彬(执教)
王志亮(评析)
机构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初中学校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3年第7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概念学习过程
动手操作
数学生活化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叶亚美.
找准切入点 提高有效性——对学案教学中情景研讨的思考[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4):18-21.
被引量:6
3
徐光考,张安军.
“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设计及其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启示[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3(6):28-31.
被引量:7
4
王飞兵.
例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步骤[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4(3):22-2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栾凤慧.
例谈概念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5(6):47-50.
被引量:2
2
柴晓利.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6(6):6-10.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柯温素.
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0(A01):778-779.
2
肖世兵,祁荣圣.
一道材料阅读型试题的命制过程及感悟[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6(11):56-60.
被引量:1
1
詹凯.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学教稿设计--余角、补角[J]
.青年时代,2015,0(22):251-252.
2
尉琳.
让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发展——“余角、补角、对顶角”教学实录[J]
.数学教育研究,2015,0(3):11-12.
3
黄瑞山.
数学情境的创设二例[J]
.新课程教学案例,2005(4):11-11.
4
朱平,刘永东.
“余角和补角”教学实录与评析[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3(6):23-26.
5
吴勇,刘慧良.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余角与补角”教学片段赏析[J]
.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4(1):79-80.
6
亓振海,侯玉侠.
平行线与相交线测试题(北师大版)[J]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初一),2005(3):53-55.
7
白雪.
深深感悟源于合作探究——《2.1余角与补角》教学反思[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204-204.
8
邵艳.
精选“数学现实”,践行“用教材教”——以七年级“余角与补角”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6(2):17-18.
被引量:1
9
李天婵.
“余角和补角”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4,0(7):48-50.
10
高岚.
“4.3.3余角与补角(2)——方位角”课堂实录[J]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1(9):24-26.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