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平均主义"按其历史上的用法,至少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诉求,是下层对于上层的诉求或者不满情绪的表达,重要的是对于在生活待遇等问题上的等级秩序和特权的非议;第二种是"自上而下"的导引,也就是在中共领导土地改革、合作化和公社化等生产关系变革的政治运动中,存在的主观指导上、政策上的平均主义;第三种是制度性的问题,触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在"平均主义"的三种类型中,第一种比较易于克服,后两种一旦形成就很难解决。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使用"平均主义"这样的概念?要不要继续提出"反对平均主义"的口号?我们必须冷静判断形势,看看到底有没有出现这样的倾向。即使要用的话,也必须做出符合当今现实的、具有鲜明的具体的针对性的阐释,赋予这一概念十分明确的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内涵。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21,共8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