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同枝异花 各擅其妙——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双美情结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聊斋志异》中双女类型属性的配列及男性在这种坐拥双美中优越心理的阐析,可以透视积淀了数千年之久的男性中心文化观及女性边缘化的客体地位的历史现实。男性精神与物质的两极价值追求在两位女性身上得到确证和实现,"双美"情结使这些仕途科第无望的书生获得了遗落的人生梦想实现的另类途径。同时双美并秀中愈益衬托与彰显这些花妖狐鬼各自的独特魅力。
作者
曾丽容
机构地区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3年第2期75-85,共11页
Study on Pu Songling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双美
情爱模式
精神补偿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吴琼.
《聊斋志异》同篇双女情节及其文化内涵[J]
.蒲松龄研究,2007(3):25-37.
被引量:8
3
彭兆荣.
和谐与冲突:中西神话原型中的“二女一男”[J]
.中国比较文学,1994(2):105-121.
被引量:9
4
(汉)司马迁.史记全译[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
袁惠苹.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男双美”人物配列[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3(2):61-6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彭兆荣.
和谐与冲突:中西神话原型中的“二女一男”[J]
.中国比较文学,1994(2):105-121.
被引量:9
2
叔本华.悲观论集[M].王成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
3
袁珂.中国传统神话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4
司马迁.史记全译[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
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第五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92.
7
陈桥驿,等.水经注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8
曹方人,周锡山,校点.金圣叹全集(一)[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58.
9
欧阳修.归田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
(魏)曹植著,赵动文校.曹植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
15
1
王锐.
美与德的结合——《聊斋志异》“双美”婚姻模式再解读[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20-21.
被引量:1
2
吴海燕.
论《聊斋》情爱故事的矛盾性爱表现和双重贞节标准[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9):48-49.
3
陈俊禹.
《聊斋》情爱故事的矛盾性爱表现和双重贞节标准研究[J]
.消费导刊,2008,0(22):202-202.
4
孙正国.
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3):18-22.
被引量:3
5
邱瑞洁.
阎连科对“二女一男”原型模式的继承与革新[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24-26.
6
袁惠苹.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男双美”人物配列[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3(2):61-67.
被引量:1
7
骆田茵.
古代官场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美学限度[J]
.文艺评论,2012(12):72-75.
被引量:2
8
骆田茵.
当代官场小说叙事母题论[J]
.小说评论,2013(2):134-138.
9
石琳.
亦幻“情”“名”,亦幻了——《聊斋志异》中文人理想的矛盾性[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9):9-10.
10
郭君娅.
大视阈研究和个案异读——川剧聊斋戏与《荷花配》研究探绎[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9(4):48-52.
同被引文献
23
1
李孔铸.
同性恋 异性恋 自恋及道德颠覆 《聊斋志异·封三娘》的叙事分析心理分析及其他[J]
.博览群书,2002(4):62-65.
被引量:2
2
吴光正.
从宗教膜拜走向心理补偿的人妖之恋[J]
.中国比较文学,1998(2):107-119.
被引量:6
3
王锐.
美与德的结合——《聊斋志异》“双美”婚姻模式再解读[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20-21.
被引量:1
4
马瑞芳.
奇特迷人的狐女封三娘——《聊斋》人物谈[J]
.文史知识,1995(8):106-107.
被引量:1
5
周怡.
人妖之恋的文化渊源及其心理分析——关于《聊斋志异》的两个话题[J]
.明清小说研究,2001(3):52-61.
被引量:11
6
吴琼.
《聊斋志异》同篇双女情节及其文化内涵[J]
.蒲松龄研究,2007(3):25-37.
被引量:8
7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二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
8
郑春元.
《聊斋志异》中精怪形象的塑造方法新探[J]
.蒲松龄研究,2008(1):16-27.
被引量:4
9
李彦博.
女性同性情谊对现实的突破与妥协——《莲香》与《封三娘》解析[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1-34.
被引量:1
10
文娟.
变幻的组合 超凡的意识──《聊斋》“双美图”发微[J]
.蒲松龄研究,1998(2):27-3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杨麟舒.
男性视角下的爱情幻想——《聊斋志异》中的“双美”故事[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10):26-28.
被引量:1
2
郭君娅.
大视阈研究和个案异读——川剧聊斋戏与《荷花配》研究探绎[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9(4):48-52.
3
刘佳玥.
浅析《聊斋志异》之“双美”理想[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4):110-113.
4
孙璐.
试论《聊斋志异·莲香》中的“对偶美学”[J]
.蒲松龄研究,2023(4):29-40.
被引量:1
5
贾琛.
“同性相恋—形式婚姻—异性回归”——小说《封三娘》的潜叙事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4,0(6X):59-6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佳玥.
浅析《聊斋志异》之“双美”理想[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4):110-113.
2
张启濛.
侗族款约的文体特征[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26):14-17.
1
曹怡平.
当小说遭遇改编[J]
.电影,2008(12):72-73.
2
罗时髦.
曹七巧与王琦瑶:两个不寻常的女性——试比较《金锁记》与《长恨歌》女主人公形象[J]
.青年文学家,2010,0(13):21-21.
3
杨晓慧.
穷而后幻——李贺“憧憬诗”心理探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6):125-129.
被引量:2
4
王碧瑶.
幻想与禁锢——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聊斋志异》的情爱模式[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18(1):15-16.
被引量:7
5
彭曙蓉.
解析元明才子闺秀戏的情爱模式[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79-82.
6
刘艳玲.
英子与婴宁[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59-64.
7
李巍.
永恒的美,穿越的爱——蒲松龄《聊斋志异》赏析[J]
.神州,2012(07Z):6-6.
8
赵倩倩.
《聊斋志异》中奇女子之形象[J]
.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5):180-180.
9
陈炎.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思想境界──对明清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与文学现象的考察[J]
.蒲松龄研究,1994(4):5-25.
被引量:2
10
金荣.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美之表现[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4-77.
蒲松龄研究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