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Journal of Lanzhou Medical College
参考文献10
-
1吴文俊.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J].数学通报,1995,(2).
-
2张景中.机器证明的回顾与展望[J].大自然探索,1997,16(1):6-9. 被引量:5
-
3黄克明.用现代数学意识推进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J].数学教育学报,1996,(2).
-
4王申怀.“综合法”与“代数法”谁优谁劣?[J].数学通报,1995,(7).
-
5陈重穆 等.21世纪的初中平面几何[J].数学教育学报,1997,(4).
-
6陈志云.三种观点下的平面几何与中学平面几何教材[J].数学教育学报,1996,(2).
-
7杨正家.关于实验几何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8,(3).
-
8吴开琪.21世纪几何教学的展望[J].数学通报,1995,(5).
-
9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2)[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
10葛宝丰,杜东鹏.腰椎的疲劳骨折与疲劳性质[J].颈腰痛杂志,1997,18(1):3-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19
-
1沈文选.数学奥林匹克中的几何问题研究与几何教学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4):78-81. 被引量:1
-
2王汝发.由传统数学到数学机械化的哲学思考[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4-7. 被引量:3
-
3张维忠.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J].教育研究,2005,26(8):36-41. 被引量:7
-
4刘汉武,曹存根,曾庆田.大学水平的“数学分析知识”的获取和分析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32(10):118-123.
-
5唐恒钧,张维忠.中美初中几何教材“相似”内容的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4):55-58. 被引量:24
-
6崔德旺,何万生.对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从中西数学教育现代化比较谈起[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27(5):63-66.
-
7陈婷.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的演变及其启示[J].教育学报,2009,5(2):87-92. 被引量:6
-
8赵国华,郝玉兰,胡志维.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近况[J].中国校医,1998,12(6):476-477.
-
9刘鹏飞,付军.高师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131-135. 被引量:7
-
10赵临龙.欧氏几何现代化的探索[J].青海师专学报,1998,18(4):46-5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
-
1葛宝丰,杜东鹏.腰椎的疲劳骨折与疲劳性质[J].颈腰痛杂志,1997,18(1):3-5. 被引量:3
-
2杜东鹏,张克华,葛宝丰,陈东安,刘兴炎,苗国安.腰椎疲劳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17(3):268-269.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4
-
1程延,张丽心,杨富国,罗振群.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生物力学基础研究现状[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4,3(3):43-44.
-
2程延,张丽心,指导,杨富国,罗振群.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生物力学基础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02,22(1):35-37. 被引量:2
-
3张贵春,曹学诚.疲劳骨折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4):304-307. 被引量:12
-
4杨爱国,罗才贵,范宏元,丰芬,罗建,阎博华,张红参,黄靖宇,蓝岚,李川.腰椎间盘突出症之生物力学基础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4):70-72. 被引量:5
-
1杜东鹏,张克华,葛宝丰,陈东安,刘兴炎,苗国安.腰椎疲劳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17(3):268-269. 被引量:11
-
2杜东鹏,于进祥,葛宝丰,苗国安.腰椎疲劳骨折后松质骨力学性质的变化[J].颈腰痛杂志,2001,22(2):95-97.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