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道德经》在西方四百多年的译介,书写了一部独特的文化传播史,各种"裂变"是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冲击的结果,其中演义类"裂变"是"《道德经》的开放性内涵+西方文化中的发散性、功用性思维模式"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这类译本的典型代表揭示了演义类译本的共同特点:1.译者深深被《道德经》的魅力和智慧所吸引,他们的译解似乎更合乎其所处时代、社会的需求;2.译者不懂汉语,无法对原文准确把握,但可以尽情地发挥;3.演义类译解的"裂变"需要研究者适当引导,促其向良性正态发展。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4期182-187,共6页
Jiang-huai Tribun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J0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0YJAZH130)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项目(SK2013B130)
安徽省教育规划课题(JG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