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红外热像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2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红外热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乳腺肿瘤诊断,进入我国已有30余年,中医专家运用该技术研究中医基础、中药疗效和中医经络穴位等也有20余年历史了。
作者
李婷婷
魏明
李洪娟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第4期59-60,F0003,共3页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红外热像
中医药
现状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98
同被引文献
303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78
参考文献
24
1
陈振相,魏满良,殷凤云.
对正常人面部红外线图的观察[J]
.中国医药学报,1991,6(4):8-9.
被引量:13
2
李洪娟,沙莎,李婷婷.
面部红外成像诊法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7):787-790.
被引量:26
3
张珊琴,肖沪生,盛瑜雯.
正常与阴虚舌质红外热图的观察[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2):732-733.
被引量:10
4
刘黎青,周盛年,刘斌.
中医辨证分型与红外热像舌图特征及温度负荷变化关系的研究[J]
.中医杂志,2002,43(11):851-852.
被引量:13
5
李洪娟,董继鹏,沙莎,李婷婷.
证候热力学研究初探[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42-45.
被引量:16
6
谢胜,张越,周晓玲.
三阴病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及相应中医非药物疗法选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3):51-53.
被引量:9
7
李洪娟,袁云娥.
ATA技术辅助中医辨证治疗高热1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4):46-46.
被引量:8
8
刘肖瑜,周肃陵,王正.
红外热图技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5):10-12.
被引量:20
9
张栋,高惠合,温宝珠,彭悦,魏正岫.
“面口合谷收”的红外热像图验证[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1):31-34.
被引量:26
10
张栋 高惠合 温宝珠.红外热像图用于针刺原理和经络现象的研究[J].针刺研究,1990,15(4):319-323.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代春美,肖小河,王迪,赵艳玲,山丽梅.
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中药四性研究[J]
.锦州医学院学报,2004,25(3):48-51.
被引量:24
2
张栋,王淑友,马惠敏,叶燕燕,朱元根.
内脏病变(心包炎)体表循经温度反应的红外热像图显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7):52-54.
被引量:27
3
黄瑞彬 ,黄周红 .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浅释[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5):14-14.
被引量:3
4
谢仁明,王永炎,谢雁鸣.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及其干预评价[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40-41.
被引量:39
5
袁云娥,王青,李荣,宋三泰,李基业,刘忠齐,柳经斌.
热断层成像系统鉴别诊断乳腺肿块[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2):1803-1805.
被引量:9
6
邵长友.
红外热像仪及其应用[J]
.光的世界,1994,12(3):15-15.
被引量:2
7
赵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体表红外热象区域分布[J]
.激光与红外,1994,24(3):47-48.
被引量:7
8
张栋,高惠合,温宝珠,寿小云.
正常人体颜面温度分布及红外面像分析[J]
.激光与红外,1994,24(3):52-56.
被引量:17
9
魏臻,童明强.
医用红外热像诊断中的生物和物理机理[J]
.生命科学仪器,2005,3(2):20-22.
被引量:18
10
王迎新,张丽,陈志强,康克军.
基于辐射图像形状识别的特征曲线控制点表达研究[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5,10(2):99-10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98
1
林锋,谭迎,周鹏,罗静静.
中医面诊系统调研报告[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24(3):225-240.
被引量:7
2
熊坚,林国栋,蒋晶,李享,韦淼,王姿雯,齐文川,梁繁荣.
红外技术在针灸领域应用现状和热点可视化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7):2479-2492.
被引量:2
3
刘颖,谢孝磊,赵永华.
推拿配合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58):180-181.
4
崔山佳,罗明富,张金玲.
胆囊炎家兔体表循经高温现象对棕色脂肪组织UCP1mRNA表达的影响[J]
.解剖科学进展,2010,16(5):453-455.
被引量:2
5
李顺月,张栋,王淑友,马慧敏.
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9,29(S1):57-59.
被引量:17
6
陈淑莉,晋志高,景向红,张建梁,蔡红,逯波,蒋瑾,张璐,刘爱红.
“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解剖学基础[J]
.针刺研究,2004,29(3):217-221.
被引量:54
7
汪传铎,龙星,李金荣,叶平,周诗毅.
正常成人TMJ与MPD患者之TMJ皮温变化的红外热像图研究[J]
.红外技术,1994,16(4):31-35.
被引量:2
8
李竹,刘承宜,杨小红,邓树勋.
火针、激光火针在慢性运动损伤中的应用[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48-51.
被引量:10
9
徐贵华,王忆勤,李福凤.
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舌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2):56-59.
被引量:14
10
孙志波,张栋,罗明富.
温灸诱发循经高温线形态学和组织酶化学相关机制研究[J]
.针刺研究,2005,30(2):102-105.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303
1
曹楚楚,李柳君.
600例社区居民中医体质辨识调查[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0(4):200-201.
被引量:10
2
陈琴,刘丽,谭洁.
中医传统功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应用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8):196-199.
被引量:8
3
郭宏福,周臣,汤汉超,白峻恺,赵百孝.
人体寒热虚实体质客观化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863-870.
被引量:1
4
刘立公,顾杰,刘婕,沈雪勇.
古代文献中督脉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43-45.
被引量:38
5
刘险峰,袁云娥,陈虹.
应用ATA红外热像自动检测系统研究肺与大肠相表里初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S1):50-52.
被引量:4
6
王睿林.
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体质学[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13-1614.
被引量:19
7
王琦,朱燕波,折笠秀树,藤川秀道.
日本体质医学研究态势述评[J]
.中医药学刊,2004,22(7):1157-1160.
被引量:8
8
陈志新,桑娅荣,李建宇,苏嫣娇,杨佩珩.
新型医用红外热成像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
.医疗装备,2005,18(1):11-13.
被引量:5
9
李炜,邓干初,刘远珍.
红外热像仪诊断肩周炎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1):69-70.
被引量:8
10
陈辉,陶汉华.
体质学说与仲景桂枝汤证[J]
.中医药学刊,2005,23(4):675-677.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4
1
曾德传,王飞,章文春,吴国栋,章莹.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17,32(16):2437-2439.
被引量:8
2
狄灵,张晓乐,杨成志,李睿萍,阮班云,杨海侠,孙万森,刘素蓉.
红外热像仪观测“督脉运行不畅”颈腰椎病红外热像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12):1-3.
被引量:5
3
王莉莉,关玲.
艾灸足三里对婴儿痉挛症患者头面部红外热像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15,34(2):145-148.
被引量:6
4
王乐鹏,龙晓华,李洪娟,马淑然.
健康人体红外热像四时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5):1809-1811.
被引量:17
5
张冀东,何清湖,孙涛,李洪娟,孙贵香,刘伟.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9):3202-3206.
被引量:57
6
王轶蓉,王小莉.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经穴红外温度对比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5):1040-1042.
被引量:17
7
李东云,冮顺奎,魏丹霞.
红外热像技术在痹证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16,38(11):1738-1741.
被引量:4
8
杨瑞宇,范平,施继玲,陈革妃,江顺奎.
红外热成像在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诊断中的意义[J]
.红外,2017,38(3):41-45.
被引量:8
9
周浩,朱佳玲,张欣悦,梁凡,彭柳,黄祖波,余葱葱,王超.
亚健康阳虚体质人群三焦及相关经穴温度的红外热图[J]
.广东医学,2017,38(11):1654-1656.
被引量:22
10
李静华,张树峰,郭建恩,任慧雅,高飞.
石墨烯与中医治未病应用前景[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4):311-3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78
1
姜金龙,金丽燕,金春玉.
基于朝医四象体质的经络腧穴特异性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6):9-11.
被引量:1
2
阚宁,王佳娜,刘春迎,邢秀丽.
基于中医体质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体检人员健康状况的应用效果[J]
.四川中医,2022,40(2):209-211.
被引量:11
3
张喜,袁霭凤,宋军,闪增郁.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证候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812-5814.
被引量:8
4
王蕊,王红梅.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相关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7):108-109.
5
张洪杰,王志兴,王永秀,游赐汀,穆洁.
颈淋巴清扫术式的选择与分析[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14(2):117-118.
被引量:2
6
乔加强.
版式设计浅谈[J]
.湖南包装,2000,15(1):31-31.
7
张冀东,胡镜清,何清湖,孙贵香,孙涛.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的相关研究现状及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2):5501-5504.
被引量:14
8
殷小兰,陈峭.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辨证及辨病中的应用现状概述[J]
.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2):80-82.
被引量:7
9
孙艳,黄文红.
耳穴贴压配合艾灸预防静脉镇痛泵所致脾胃失和证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5,34(5):431-432.
被引量:7
10
谢胜,刘园园,梁谊深,彭柳莹.
四象脾“土”模型及其在四时六气“以枢调枢”和五脏的应用[J]
.世界中医药,2015,10(8):1177-1181.
被引量:23
1
张越,谢胜.
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对手足心热病因分析[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2):14-15.
被引量:6
2
张宽平.
疼痛是顽疾,综合治疗收良效[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08(5):44-45.
3
孙芹.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2016,29(15):117-118.
4
孙志波,张栋.
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近况(综述)[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5):55-58.
被引量:31
5
田光,孟智宏.
红外热像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3):323-326.
被引量:21
6
周晓玲,谢胜,张丹璇,杨薇,梁谊深,陈峭,李灿,覃婧,韦金秀,刘莹.
温经汤治疗厥阴病阳虚血瘀证患者经络红外热像成像变化及机理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2):2958-2960.
被引量:16
7
张栋,付卫星,王淑友,魏正岫,王凤玲.
经脉温度特性的红外热像图显示[J]
.针刺研究,1996,21(3):63-67.
被引量:55
8
郭会鹃,李洪娟,许俊琴,厚磊.
红外热像技术在观察艾滋病患者热态变化趋势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17(2):7-9.
被引量:5
9
倪金霞,高思华,田甜,马诗蕾,莫芳芳,王柳青.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健康人脏腑功能的可视化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0):666-669.
被引量:18
10
丛新丽,武乐斌,李树祝,马玉香,李目英,刘永红,孙丛.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红外热像技术联合检测乳腺癌的价值[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9):683-686.
被引量:10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