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22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对中国政府的调查做出回应后,有关这家跨国药企行贿案的风波似乎告一段落。但就在这份有些了断意味的官方回应中,这家跨国药企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我们计划通过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药品价格中的运营成本,从而让更多中国患者获得高质量的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药品。”这段官方回应的最后一句话,被舆论普遍解读为释放了降价的信号,甚至有可能带动整个外资药企的降价。但疑问是如何实现。国家启动新医改以来,一面是久医难愈的药价虚高和看病贵,而另一面则是被国内国外共同看好的医药市场广阔前景。这两者或许可以健康的存在,但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却清楚的表明,至少在过去,两者间存在着病态的联系。葛兰素史克中国区运营总经理梁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清楚的表示药品注册、价格、医保、招标等等多个政策关节需要打通。这表明在跨国药企行贿案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政策链条。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系列政策之后所形成的高价药,竟然能够连续多年受到医院的选择并销售给患者。这其中究竟存在着一种怎样的激励机制。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三年有余,业内人士分析,在取消药品加成之后,未来的改革将很有可能指向药品的采购机制,以解决高药价给医院带来的巨大成本。而当药企一方表示将降低运营成本的时候,对医改而言会不会也是一个机会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