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秸秆还田对白浆土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不同量玉米秸秆覆盖还田的方式,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对白浆土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大土壤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大豆整个生育期表现一致;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其变化趋势与无机氮含量相同。
作者
李文超
刘丽君
郭茜茜
董守坤
机构地区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气象台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13年第1期15-15,F0003,共2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6)
关键词
玉米
秸秆
白浆土
氮素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7
同被引文献
12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3
参考文献
5
1
张雪松,朱建良.
秸杆的利用与深加工[J]
.化工时刊,2004,18(5):1-5.
被引量:46
2
宗硕.
焚烧秸杆造成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技术[J]
.山东环境,1999(5):51-51.
被引量:16
3
李春艳.
黑龙江省白浆土系统分类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13(4):103-109.
被引量:2
4
朱玉芹,岳玉兰.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J]
.玉米科学,2004,12(3):106-108.
被引量:105
5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264-270.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王宜明,范家友,高红武,梁红,苏锡南,何咏梅.
秸杆综合利用探析[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4):15-18.
被引量:7
2
蒋维新,周广业.
作物秸秆对黑垆土的培肥效果[J]
.甘肃农业科技,1994,25(4):25-26.
被引量:4
3
吴政.
一年三季秸秆还田培肥增产效果研究[J]
.土壤肥料,1994(3):10-11.
被引量:5
4
张启峰,张世平,邵延文,陈鹏刚,张启涛.
玉米秸杆制取木糖醇的研究[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13(1):102-107.
被引量:15
5
彭祖厚 唐德琴.秸秆还田在培肥地力上的作用[J].土壤肥料,1988,(2):11-15.
6
曾广骥.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肥力的效应分析.黑龙江农业科学,1988,(3):35-39.
7
王志学 满树中.耕地肥力下降及培肥途径[J].现代化农业,1989,(3):25-26.
8
杨邦杰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
9
顾树华编著.能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10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1,04:33-34.
共引文献
207
1
李敏,李轶冰,杨改河,王晓娇,任广鑫,冯永忠.
尿素和纤维素酶对厌氧发酵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2):165-170.
被引量:9
2
孙挺,刘新平,朱爱荣.
农作物秸秆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效果评价[J]
.新疆农业科学,2013,50(12):2330-2336.
被引量:1
3
张雪松,朱建良.
纤维素类物质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5,13(2):45-49.
被引量:6
4
张雪松,朱建良.
稀酸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J]
.可再生能源,2005,23(4):20-22.
被引量:7
5
李鹏,孙可伟,柴希娟.
秸秆的综合利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24(1):23-27.
被引量:19
6
邹海明.
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05,25(5):78-80.
被引量:17
7
刘长庆,李天玉,王德科,陈平,周晓波.
生物有机肥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1):180-182.
被引量:50
8
邹海明.
当前农村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06,26(1):10-11.
被引量:3
9
王艳,王小波,王小晶,张渊,苏霄倩.
包膜缓释肥料(CSFs)增产机理与氮肥利用率示踪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109-111.
被引量:14
10
陈蔚萍,陈迎伟,刘振峰.
生物质气化工艺技术应用与进展[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1):35-41.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126
1
李凯,窦森.
玉米秸秆和化肥配施对团聚体中胡敏酸数量和红外光谱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273-278.
被引量:8
2
田秀平,姬景红,韩晓日.
长期施肥对白浆土有机质含量及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2):12-14.
被引量:8
3
张彬,何红波,赵晓霞,解宏图,白震,张旭东.
秸秆还田量对免耕黑土速效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2):81-84.
被引量:29
4
赵德林,刘峰,贾会彬,洪福玉.
心土混层耕改造白浆土效果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4):37-44.
被引量:20
5
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徐岩.
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胡敏酸变化的谱学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394-1400.
被引量:20
6
赵德林,刘丰,洪福玉,贾会彬,金景,谷口利策,久保祐雄.
白浆土土体构型改造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5):47-55.
被引量:27
7
崔俊涛,窦森,张伟,刘亚东.
玉米秸秆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4):424-428.
被引量:30
8
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吴江.
施用玉米植株残体对土壤富里酸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06,43(1):133-141.
被引量:16
9
郑立臣,解宏图,张威,张旭东.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6,15(1):80-83.
被引量:53
10
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吴江,温善菊.
玉米植株残体培肥土壤的研究[J]
.土壤学报,2006,43(2):300-305.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4
1
李翊阁,郭艳红,李泉厂.
宝鸡市玉米秸秆还田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2):236-237.
被引量:1
2
梁卫,袁静超,张洪喜,闫孝贡,刘剑钊,蔡红光,沙洪林,迟畅,任军.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科学,2016,41(2):44-49.
被引量:57
3
冯浩原,张春峰.
白浆土改良研究进展及展望[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11):104-109.
被引量:4
4
张冬霞,马嵩科,张静,沈思涵,王贺正.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小麦花后土壤养分演变与籽粒养分和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24):73-7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王子瑶,贺菁蕾,吕君妍,秦立刚.
哈尔滨地区不同品种玉米秸秆青贮营养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0(24):138-142.
被引量:4
2
陈盛洋.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J]
.南方农业,2015,9(33):120-121.
被引量:6
3
蔡红光,梁尧,闫孝贡,刘剑钊,袁静超,张洪喜,任军,王立春.
东北黑土区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产量及养分累积特征[J]
.玉米科学,2016,24(5):68-74.
被引量:29
4
梁尧,蔡红光,闫孝贡,刘剑钊,袁静超,张洪喜,任军,王立春.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肥力特征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6,24(6):107-113.
被引量:34
5
李永刚,王丽艳,张思奇,孙丽萍,赵同雪,徐澜坤.
玉米连作障碍主要因子对苗期玉米生长影响的初步分析[J]
.东北农业科学,2017,42(2):27-31.
被引量:16
6
林琳,张程程,王恩姮.
添加秸秆后黑土力学行为特征——秸秆含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7,28(9):2932-2938.
被引量:6
7
林静,马铁,李宝筏.
1JHL-2型秸秆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0):32-40.
被引量:30
8
费红梅,刘文明,王立,李晶晶.
农户土地流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东北农业科学,2017,42(6):69-72.
被引量:10
9
安俊朋,李从锋,齐华,隋鹏祥,张文可,田平,有德宝,梅楠,邢静.
秸秆条带还田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土壤水氮及根系分布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8,44(5):774-782.
被引量:23
10
王秋菊,焦峰,刘峰,常本超,姜辉,姜宇,米刚,周鑫.
秸秆粉碎集条深埋机械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9):153-159.
被引量:12
1
张珍,王依明.
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初报[J]
.上海农业科技,2013(1):101-101.
被引量:1
2
姜丹丹,周连仁,依洪涛,戴建军.
大豆·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7115-7118.
被引量:4
3
弁同敏,李春海.
中籼新品系9354生育特性及栽培要点[J]
.农村经济与科技,1996,0(3):28-28.
4
曹连梅,郝建伟.
青稞“3414”肥效研究[J]
.农技服务,2011,28(2):182-182.
被引量:2
5
孟春香,贾树龙,唐玉霞.
褐土、潮土中固定态铵含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3):39-42.
被引量:4
6
何振贤,杨战朝,张明立.
丘陵旱地麦秸高茬覆盖还田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3):209-210.
7
冯来定,蒋彭炎,洪晓富,史济林,方樟法.
土壤铵态氮浓度与水稻分蘖的发生和终止的关系[J]
.浙江农业学报,1993,5(4):203-207.
被引量:9
8
张彬,何红波,赵晓霞,解宏图,白震,张旭东.
秸秆还田量对免耕黑土速效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2):81-84.
被引量:29
9
金喜军,马春梅,董守坤,李姚,龚振平.
大豆生育期间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289-293.
被引量:9
10
张苗森,李洪林,王小龙,宋伟,崔伟.
水稻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16(1):12-13.
被引量:2
耕作与栽培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