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李东垣脾胃损伤理论与慢性心衰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慢性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不足,表现为全身血液循环减少和静脉瘀血的一种综合性疾病。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识到脾胃病变可导致慢性心衰的形成或者加重,为了进一步探讨从脾胃论治慢性心衰的可行性及其疗效,从而对李东垣脾胃论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李东垣脾胃损伤理论与慢性心衰的关系浅述于下。
作者
冯志强
张艳
车思阳
机构地区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8期102-103,共2页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学说
慢性心衰
病因病机
分类号
R223.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59.416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21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77
参考文献
7
1
梅天强,谢江华.
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3):181-181.
被引量:11
2
王永霞,李丰涛.
从痰饮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思路与方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111-112.
被引量:18
3
尤祥运.
益气升阳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4例[J]
.陕西中医,2000,21(2):55-55.
被引量:4
4
李大锋,赵金龙,管益国,徐建初,徐星,朱芳芳.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原发病与中医证型特点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36-137.
被引量:15
5
陈淼.
调理脾胃在治疗慢性心衰中的重要作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3):22-23.
被引量:12
6
孟凡珍,陈慧肃.
解建国教授治疗心衰经验[J]
.四川中医,2010,28(6):3-4.
被引量:8
7
刘宜云,郭新华.
李东垣补气升阳法的临床应用[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2):37-38.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戴雁彦,张立山,郭维琴.
微饮与心力衰竭[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9):546-547.
被引量:9
2
李立志.
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被引量:184
3
曹玉山.
痰瘀同治与温阳利水并治心衰[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36-38.
被引量:9
4
洪广槐.'痰瘀同治'的临床应用.江西中医药,1987,.
5
Hunt SA, Baker DW, Chin MH, et al. 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enie heart failure in the adult [J]. J Am Cardiol, 2001, 38:2101-2113.
6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工作组.美国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M].颜红兵,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79-85.
7
戴雁彦,张立山.
水饮与心衰[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14(5):31-32.
被引量:13
8
张艳,张溪媛,礼海,杨硕.
慢性心衰中医治疗经验撷菁[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681-682.
被引量:25
9
张艳,宫丽红,钱新红,礼海.
慢性心衰中医分期分级临床辨证体会[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801-802.
被引量:54
10
孟凡珍,陈慧肃.
解建国教授治疗心衰经验[J]
.四川中医,2010,28(6):3-4.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53
1
谢姣,曾勇,陈偶英.
附桂抗衰方联合温针灸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阳气亏虚兼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2022,40(11):85-88.
被引量:4
2
黄思敏,付蓉,雷雨,彭明红.
实脾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8):68-69.
3
张文强,李勇.
过敏性哮喘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0):344-344.
4
叶建芳,张晓红,张赪辉.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J]
.陕西中医,2005,26(7):613-614.
被引量:13
5
彭纪临,胡娜,张光奇(指导老师).
李东垣升阳法及其应用概述[J]
.河北中医,2006,28(7):524-525.
被引量:2
6
李伟,张志强.
升阳举陷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概况[J]
.环球中医药,2009,2(4):309-311.
7
张星平,刘敬标,邓宁,梁政亭,王伟.
李杲益气升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刍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56-158.
被引量:6
8
陈淼.
调理脾胃在治疗慢性心衰中的重要作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3):22-23.
被引量:12
9
常智玲,何江,管慧,周锦勇.
黔南州汉族与布依族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比研究[J]
.右江医学,2012,40(2):154-156.
被引量:2
10
李峰,毛萌,马捷.
心脾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脾胃学说传承与应用专题系列(6)[J]
.中医杂志,2012,53(15):1265-1268.
被引量:33
同被引文献
217
1
史君,王星,赵慧辉,王伟.
近20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现代临床用药规律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10):841-848.
被引量:3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杨杰孚,张健,韩雅玲.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2018,2(4):196-225.
被引量:811
3
朱惠云.
脾胃学说在妇科临床应用的体会[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2):13-14.
被引量:1
4
Zeinab Hegab,Stephen Gibbons,Ludwig Neyses,Mamas A Mamas,.
Role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2,4(4):90-102.
被引量:61
5
李兰铮,许双虹.
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25例分析[J]
.中医药学刊,2004,22(8):1514-1514.
被引量:8
6
张冬英,吴耀南.
脾胃学说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概况[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5):44-46.
被引量:2
7
周杰,高晓玲,张宝州,黄仕君,王兰娣,盛丽,史东静,阎晓霞,杨阿妮,黄腾辉,裴玉琴,陈进凡,程烜.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参数及甲状腺激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72-875.
被引量:19
8
张翠玲,马健.
《金匮要略》“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盘”考析[J]
.国医论坛,2005,20(1):1-2.
被引量:6
9
劳绍贤,连至诚,王建华,邓伟民,赵瞻远,刘友章,秦川,杨爱敏,许鑫梅.
脾胃虚实患者的消化道组织超微结构及运动功能改变[J]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3,1(1):11-14.
被引量:12
10
孟昭阳.
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方法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3):171-17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2
1
周艳.
从血瘀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090-1091.
被引量:9
2
路璐.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况[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0(3):174-176.
被引量:1
3
郭鑫,孔繁达,苏润泽.
心力衰竭中瘀血化水的机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0(2):195-197.
被引量:4
4
于磊,刘华一.
脾胃学说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2):252-252.
被引量:3
5
朱林平,李侠,张红霞,刘长玉,杜武勋,徐宗佩.
心脾(胃)相关及健脾和胃法论治慢性心力衰竭[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0):1379-1381.
被引量:5
6
陈莹,刘悦,张艳.
基于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0):229-234.
被引量:35
7
王庆高,何亚州,李丽娟,黄彩依,黄景伟,梁珊.
从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理论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4):2209-2211.
被引量:13
8
杨阿妮,柳树英,王煜.
王自立主任医师从脾胃论治慢性心衰临床体会[J]
.西部中医药,2021,34(1):28-30.
被引量:4
9
李苗,张妍,雷瑗琳.
心脾同治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陕西中医,2021,42(6):814-816.
被引量:5
10
辛来运,崔向宁.
健脾活血利水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8):58-6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7
1
康锦花,宁怡乐,龙文杰,王陵军,冼绍祥,杨忠奇.
基于单细胞数据挖掘、转录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暖心康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108-112.
被引量:5
2
孙海春,吴国霞,王缇,丁小星.
培土生金法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气虚证)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20(11):119-122.
被引量:7
3
贾丹.
中成药防治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1):150-153.
4
郭宝,宫莉莉.
持续护理联合中医情志疗法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8):200-203.
被引量:14
5
刘悦,徐宁阳,王洋,王佳楠,孙晓宁,张伟,牛露霏,张艳,卢秉久.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辨识的系统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9):71-73.
被引量:6
6
张心爱,赵勇,郭维琴,张洪嘉,胡超群,窦晋芳,高瑜倩,彭嘉冉,王志淼,黑穆荣,朱海燕.
郭维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新思路——肝脾论治[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52-54.
被引量:9
7
唐正友,庞然.
论脾胃学说在外科疾病防治中的意义[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13):54-55.
8
康伊,张艳,张伟.
益气活血中药对慢性心衰大鼠NT-proBNP和cTnI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6):1043-1047.
被引量:6
9
刘炳初.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巨大心脏难治性心衰[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937-938.
被引量:3
10
司原成,杨晓放,苗维纳.
从扶阳浅谈“火神派”治疗心力衰竭[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13):59-60.
被引量:5
1
周宝宽,李德新.
饮食劳倦与脾胃损伤理论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3):178-179.
被引量:8
2
孙梅.
辨证治疗脑外伤后脾胃病变29例[J]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3):108-108.
3
赵哲,孙西庆.
从脾胃病变探讨老年呆病的发生发展[J]
.现代中医药,2012,32(5):59-61.
被引量:2
4
吴绍从.
健脾益胃治肝病[J]
.河南中医,2011,31(9):1069-1070.
5
张淑芬.
不孕症从脾胃论治验案举隅[J]
.山西中医,2003,19(2):16-16.
6
梅天强,谢江华.
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3):181-181.
被引量:11
7
林素财,廖芳莲,林琳.
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的机理探讨[J]
.光明中医,2009,24(4):642-643.
被引量:7
8
张华严,郁雪中,王弓力.
补肾治疗黄体期功能不足的初步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8):473-474.
被引量:4
9
任志雄,李光善,倪青,林兰.
林兰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4):19-20.
被引量:13
10
田旭东,张学平.
从中焦论治心衰的体会[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19(3):29-29.
被引量:2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