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携带凶器盗窃”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携带凶器盗窃作为立法新增的盗窃罪行为方式,在司法适用中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新问题。凶器是指打人或者杀人用的器具,以具有人身侵害危险性为其特征。应当对凶器作限制解释,将纯粹打算用于破除财物防护设施或者其他便利盗窃实行用途的器械排除在"凶器"之外。携带凶器的情节应当限定于盗窃实行阶段。携带凶器必须产生人身侵害的具体危险。应当注意区分携带凶器盗窃与携带凶器抢夺的界限。
作者
陈志军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8-145,共8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携带
凶器
盗窃
限制解释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06
同被引文献
13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9
1
黄风.
制定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几个问题[J]
.中外法学,2011,23(6):1151-1162.
被引量:19
2
陈冬伟,淡亚锋.
“携带凶器盗窃”的理解与认定[J]
.中国检察官,2011(15):44-45.
被引量:11
3
张明楷.
《刑法修正案(八)》实施问题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11(8):2-13.
被引量:145
4
甘添贵.《体系刑法各论-侵害个人非专属法益之犯罪(第二卷)》,2001年作者自版,第73页.
5
陈正云,李泽龙.
持有行为——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态样[J]
.法学,1993(5):19-21.
被引量:19
6
刘士心.
刑法中持有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新探[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6-123.
被引量:4
7
[日]香城敏磨.《兴奋剂取缔法》,载《日》平野龙一等编.《注解特别刑法5-Ⅱ》,青林书院1992年第2版,第147页.
8
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78页
9
张明楷.
盗窃与抢夺的界限[J]
.法学家,2006(2):119-131.
被引量:170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龙洋.
非法持有型犯罪问题的研究[J]
.中外法学,1999,11(3):97-100.
被引量:31
2
唐世月,谢家友.
论持有型犯罪[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5,17(4):29-33.
被引量:44
3
陈正云,李泽龙.
持有行为——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态样[J]
.法学,1993(5):19-21.
被引量:19
4
储槐植.
论刑法学若干重大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3):60-69.
被引量:56
5
张明楷.
简论非法持有毒品罪[J]
.法学,1991(6):33-35.
被引量:10
6
张明楷.
盗窃与抢夺的界限[J]
.法学家,2006(2):119-131.
被引量:170
7
[日]团藤重光:《刑法纲要(各论)》,创文社1990年第3版,第551页.
8
[日]大琢仁:《刑法概说(各论)》,有斐阁2005年第3版增补版,第173页.
9
[日]江家义男:硎法各论》,青林书院1963年增补版,第264页.
10
[日]山中敬一:《刑法各论》,成文堂2009年第2版,第231页.
共引文献
406
1
吴亚可.
从“要素分析”回归“类型考察”:为“秘密窃取说”辩护[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3(4):128-140.
被引量:2
2
付奕.
“被塑造”的强奸罪及无意识性别歧视——以女性主义法学视角展开[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5):53-60.
3
邓德兵.
入户盗窃中“非法入户”认定的三重标准[J]
.中国检察官,2023(22):35-39.
4
黄小飞.
类罪构成要件的关系及构成要件的定型原理——侧重人身犯罪、财产犯罪的讨论[J]
.刑法论丛,2020(1):158-187.
5
刘之雄.
“公开盗窃论”的理论根基匡谬[J]
.法学家,2021(1):97-110.
被引量:14
6
孔忠愿.
缓和抢夺说:抢夺罪的新展开[J]
.刑法论丛,2022(4):361-394.
7
马靓.
非暴力公然获取他人财物行为的认定[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1):24-27.
8
时方.
对扒窃行为的理解及司法适用的探讨[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4):12-15.
被引量:2
9
陈洪兵,王敏.
特殊盗窃行为类型的认定[J]
.金陵法律评论,2012(2):51-60.
被引量:7
10
陈震屏,何俊辉,黄晓华.
论抢夺罪的特征及其与抢劫罪、盗窃罪的区别[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46-48.
同被引文献
137
1
储槐植.
刑罚现代化:刑法修改的价值定向[J]
.法学研究,1997,19(1):111-120.
被引量:52
2
谢望原.
六个方面把握“携带凶器盗窃”[J]
.人民检察,2014(6).
被引量:3
3
周光权.
从法益保护角度理解“携带凶器盗窃”[J]
.人民检察,2014(6):74-75.
被引量:5
4
王志坤.
“携带凶器”辨析[J]
.人民检察,2014(6).
被引量:1
5
董玉庭.
扒窃行为入罪论[J]
.人民检察,2014,0(13):10-16.
被引量:4
6
尹志军.
群组通讯及其安全服务[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1):51-53.
被引量:1
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18):6-13.
被引量:11
8
陈兴良.
社会危害性理论: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J]
.中国法学,2006(4):3-17.
被引量:140
9
冯亚东.
罪刑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谈罚金刑在中国现阶段之适用[J]
.中国社会科学,2006(5):125-134.
被引量:114
10
刘艳红.
走向实质解释的刑法学——刑法方法论的发端、发展与发达[J]
.中国法学,2006(5):170-179.
被引量:83
引证文献
7
1
尚闯.
由一则案例论事后抢劫之司法认定[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13(2):39-42.
2
曹益军.
浅谈携带凶器盗窃的司法认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8):134-135.
3
本刊编辑部.
中国刑法学发展评价(2012—2013) 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J]
.中外法学,2015,27(2):326-348.
被引量:4
4
熊亚文.
盗窃罪法益:立法变迁与司法抉择[J]
.政治与法律,2015(10):61-73.
被引量:17
5
李岚.
浅析“携带凶器盗窃”中的携带行为[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3):262-264.
6
杨秀昌,杨文春.
法益保护视角下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5):24-30.
7
陈志军.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研究[J]
.公安学研究,2018,0(5):51-6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王谦,宋振中,杨绍文.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
.信息网络安全,2020(S01):14-17.
被引量:1
2
何庆仁.
共同犯罪的归责原则[J]
.刑事法评论,2018(1):191-211.
被引量:3
3
叶州.
虚假诉讼罪中妨害司法秩序的法教义学分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5):61-65.
4
邓德兵.
入户盗窃中“非法入户”认定的三重标准[J]
.中国检察官,2023(22):35-39.
5
张萌,董姝含,杜子润.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兜底倾向及合理限缩——基于《刑法修正案(九)》施行以来裁判文书样本的分析[J]
.刑法论丛,2021(4):53-80.
6
卫跃宁.
由“国家在场”到“社会在场”:合规不起诉实践中的法益结构研究[J]
.法学杂志,2021(1):42-50.
被引量:27
7
金泽刚.
刑法修正与法益多元化理论[J]
.东方法学,2023(6):141-153.
被引量:6
8
何庆仁.
归责视野下共同犯罪的区分制与单一制[J]
.法学研究,2016,38(3):140-158.
被引量:56
9
孙长瑜.
正当防卫限度的认定[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3):62-68.
被引量:2
10
熊亚文.
法益概念的解释论机能及其实现——兼论污染环境罪的法益判定与司法适用[J]
.西部法学评论,2016(3):45-54.
被引量:5
1
周颖,曹志兰.
民检案件审查程序的繁简分流[J]
.中国检察官,2006(8):47-49.
2
万鄂湘,胡云红.
论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和救济制度的完善[J]
.人民司法,2012(13):85-89.
被引量:3
3
欧阳有慧.
论未成年人的民法保护——以未成年人遭受人身侵害为视角[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73-77.
4
赖桂宁.
浅议职务侵占罪的未遂形态[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0,12(3):64-66.
5
袁远连.
浅析非暴力犯罪死刑废止问题[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68-69.
6
王伟标,李鹏展.
论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形态[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4,16(5):52-55.
被引量:2
7
曹益军.
浅谈携带凶器盗窃的司法认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8):134-135.
8
吴青.
论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J]
.特区法坛,2005(2):31-32.
9
李志涌.
我国先民事后刑事诉讼原则确立的必要性——从农民工受到人身侵害后获赔困难谈起[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09(1):109-110.
10
关于依法处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违法犯罪活动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J]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4,0(9):36-36.
法学
201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