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青霉素静滴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青霉素静滴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旨在对合理用药及其如何避免不良反应做一简述。1 青霉素静滴产生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率增加,青霉素配制成水溶液(尤其在偏酸环境下),可迅速分解成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而当青霉素G在19℃、30℃、37℃放置4小时后,其青霉烯酸的含量分别增加2、10、20倍。这些分解产物不但使其丧失抗菌能力,而且还是一种半抗原,与体内蛋白结合成为青霉噻唑蛋白和烯酸蛋白,成为完全抗原,导致青霉素过敏反应。2 青霉素盐类水溶液的稳定性与酸碱度密切相关。
作者 黄洪欣
出处 《职业与健康》 CAS 2000年第8期96-97,共2页 Occupation and Healt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叶世泰.内科讲座(第1版)[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74.
  • 2刘桂蕊.内科病最新治疗(1)[M].天津科技出版公司,1987.372-374.
  • 3潘考彰.胞壁酸抗体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2,9:178-178.
  • 4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分会.金葡菌肺炎座谈会纪要[J].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杂志,1981,2:109-109.
  • 5汪复.肺部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杂志,1986,9:51-5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