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宿州方言中的时间词语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句法、语义特征的不同,将时间词语分为两类: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在这两类时间词语的基础上,研究了宿州方言的时间词语,并对一些用法比较独特的时间词语作了分析,认为宿州方言与普通话在时间词语方面整体区别较小,但一些特殊的时间词语对宿州方言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
朱琳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5-48,共4页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宿州方言
时间名词
时间副词
定时时间副词
不定时时间副词
分类号
H172.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李元芝.
简述时间名词的范畴问题[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0(10):30-33.
被引量:3
2
苏晓青,吕永卫.
徐州方言的“来”[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7(4):22-27.
被引量:5
3
袁嘉.
“早晚”的词汇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9):240-246.
被引量:11
4
张俊阁.
“这”、“那”与时间词“早晚”[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63-66.
被引量:2
5
郭辉.
淮北方言的副词[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5):124-128.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沈庶英.
谈约量时间词[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1):41-45.
被引量:21
2
高顺全.
与汉语话题有关的几个问题———与徐烈炯、刘丹青二位先生商榷[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80-91.
被引量:9
3
陈伟武.
甲骨文反义词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3):93-98.
被引量:16
4
陈伟武.
论先秦反义复合词的产生及其偏义现象[J]
.古汉语研究,1989(1):47-52.
被引量:22
5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62
6
王光全.
关于“近T”结构[J]
.语文研究,2002(3):40-42.
被引量:1
7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24
8
徐浩.
从俄英对比看英语动词时间范畴的几个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35-39.
被引量:3
9
吴福祥.
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J]
.中国语文,2005(6):483-494.
被引量:98
10
徐红梅.
皖北涡阳话形容词程度的表达方式[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55.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9
1
陈淑媛.
反义合成词“早晚”的词汇化[J]
.汉字文化,2023(2):11-13.
2
范计朋.
“而”与“且”复合成词的语义认知动因[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0):202-203.
被引量:1
3
袁嘉.
外国学生习得汉语任指范畴的难易度探析[J]
.汉语学习,2011(4):98-106.
被引量:3
4
袁嘉,范计朋.
汉语任指复合副词的交际文化特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1):190-192.
被引量:1
5
许旭,曹冲.
几组副词性的反义复词的内部差异及原因分析[J]
.北方文学(下),2013(5):118-119.
6
葛媛媛.
“这早晚”的“时候义”考察[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8(3):58-61.
7
任洪霞,康健.
“早晚”及相关几个时间词的发展演变[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3):115-118.
8
王凌晨,郭辉.
皖北濉溪方言的“来”——兼与西北等方言比较[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4(1):34-39.
被引量:1
9
柳敏.
从“大+节日时间词(的)”看中国传统文化现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8):193-194.
被引量:1
10
郭亚博.
现代汉语时间名词研究述评[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74-77.
1
张德岁.
宿州方言中的语气词[J]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3):49-52.
被引量:3
2
营蓓蒂.
宿州方言中的“来”——兼论其语法化机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6):51-53.
被引量:1
3
于理想.
皖北宿州方言中时态助词“来”的体貌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2015,31(3):95-98.
4
胡月.
宿州方言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81-83.
5
张德岁,唐爱华.
宿州方言中的“给”[J]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47-50.
被引量:10
6
张琳琳.
宿州方言词缀例释[J]
.宿州学院学报,2015,30(11):54-56.
被引量:1
7
魏娟.
宿州方言中婚丧、节令等四类词语中的地域民俗文化[J]
.宿州学院学报,2016,31(10):66-68.
被引量:1
8
唐爱华,王临惠,蒋宗霞,宋辉,张德岁,张苗.
安徽宿州方言音系(下)[J]
.宿州学院学报,2015,30(7):51-56.
9
唐爱华,王临惠,蒋宗霞,宋辉,张德岁,张苗.
安徽宿州方言音系(上)[J]
.宿州学院学报,2015,30(6):47-51.
被引量:3
10
张德岁.
宿州方言中的讳饰语及文化内涵[J]
.宿州学院学报,2016,31(4):53-59.
被引量:2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