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建国初期宗教界爱国运动研究——以建国初南京、徐州两市宗教界爱国运动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由于意识形态和组织管理等因素,在建国初期宗教界与新生国家存在一定冲突。新中国需要清除这些影响,塑造国家认同。这些是通过抗美援朝运动实现的,控诉是整个运动的核心,激活和锐化了敌我边界意识,激昂着民族主义情感,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在集体冲突中,集体情感得以激发和极化,推动了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和高涨。研究发现,组织力量和情感能量是整个运动发展与规模的重要因素,使我们更加重视情感在政治运动中的作用,这对于我们以后调动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认同依然有启发意义。
作者 周汝江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24-127,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胡小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N].新华日报,1949-10-01.
  • 2中国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南京抗美援朝运动[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 3[美]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
  • 4[美]查尔斯·蒂利.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M].谢岳,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 5徐州宗教界反帝爱国运动十年史[Z].江苏省档案馆,1959.
  • 6西格里德·巴林霍斯特.政治仪式[M]//[英]凯特·纳什,斯科特.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 7萧功秦.激进的民族主义与世纪之交的思想分化[M]//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 8陈明明.政治发展视角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 9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M]//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 10保罗·科恩.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M]//[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7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