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疑罪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疑罪"概念的界定,应与"疑罪"的实务语境对接。疑罪之疑,主要体现为"事疑"、"罪疑","人疑"、"心疑","审疑"、"裁疑","诚疑"、"普疑"。疑罪的处理原则应为"疑利被告"。该项原则分不同情形有"从无"和"从轻"两种要求,即,罪之成立与否存疑时,适用"疑罪从无";罪名、罪数、刑之轻重以及个别特殊情形存疑时,适用"疑罪从轻"。
作者
金钟
机构地区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24,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疑罪
语境
概念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6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刘柏纯.
我国疑罪处理原则的嬗变[J]
.政法学刊,2009,26(5):12-16.
被引量:5
2
俞毅刚.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的理解与适用兼谈几则案例的处理[J]
.法律适用,2004(8):37-38.
被引量:10
3
邱兴隆.
有利被告论探究——以实体刑法为视角[J]
.中国法学,2004(6):146-154.
被引量:68
4
董玉庭.
论疑罪的语境[J]
.中国法学,2009(2):104-117.
被引量:10
5
张明楷.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适用界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2(1):54-63.
被引量:80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刘衍宾.
“疑罪从无”原则在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运用[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3):28-30.
被引量:5
2
张建国.
汉简《奏谳书》和秦汉刑事诉讼程序初探[J]
.中外法学,1997,9(2):48-57.
被引量:39
3
王玉杰.
疑罪探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4):124-129.
被引量:9
4
向朝阳,龙波.
对疑罪之司法抉择的学理及应用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3):44-49.
被引量:6
5
蔺剑,孙利勃.
疑罪从无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1):50-53.
被引量:13
6
宋英辉.
刑事案件事实认定中的几个问题[J]
.政法论坛,1991,9(1):36-39.
被引量:9
7
周广然.
谈确切词语和模糊词语在法律语言中的作用[J]
.政法论坛,1988,6(6):62-65.
被引量:6
8
约瑟芬 R.朴秋桃,童守云.
“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后定罪的含义[J]
.国外法学,1988(2):32-34.
被引量:4
9
陈锐.
法理学中的法律形式主义[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6(6):3-8.
被引量:28
10
刘柏纯,邓昭宾.
论疑罪的认定[J]
.政法学刊,2005,22(5):20-23.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36
1
吴兵.
税法解释对税收法定原则的现实挑战及因应之道[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2(2):245-265.
被引量:1
2
徐嘉鹏.
刑事择一认定:规范内涵、正当性证立及适用面向[J]
.中财法律评论,2023(1):231-260.
3
邹兵建.
余某平案中的逃逸问题[J]
.刑事法判解,2020(2):78-97.
4
郑泽星.
风险升高理论的规范保护目的限缩——自动驾驶汽车过失刑事归责的可能路径探析[J]
.刑事法评论,2019(1):126-153.
5
申巍.
清代共同犯罪首从认定中的疑罪处理——以监候待质为中心[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4):29-40.
6
蒋华林.
刑罚知识版图上的西西弗斯——纪念邱兴隆教授[J]
.岳麓法学评论,2020(1):337-348.
7
唐煜枫,王明辉.
论非法持有毒品罪之立法缺陷及司法完善——从一起毒品犯罪案例谈起[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43-45.
被引量:6
8
梁岩.
论存疑有利于被告及其实现[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92-95.
9
杨婷.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立法不足与完善[J]
.思想战线,2011,37(S2):216-218.
10
张明楷.
犯罪论体系的思考[J]
.政法论坛,2003,21(6):25-37.
被引量:48
同被引文献
35
1
孙长永.
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及其司法审查比较研究[J]
.中国法学,2001(4):119-139.
被引量:68
2
向朝阳,龙波.
对疑罪之司法抉择的学理及应用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3):44-49.
被引量:6
3
蔺剑,孙利勃.
疑罪从无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1):50-53.
被引量:13
4
刘祥福.
试论监所检察监督的缺位与完善——以张高平、张辉叔侄“十年冤狱”案件为视角[J]
.中国检察官,2013(18):41-43.
被引量:2
5
邱兴隆.
有利被告论探究——以实体刑法为视角[J]
.中国法学,2004(6):146-154.
被引量:68
6
胡云腾,段启俊.
疑罪问题研究[J]
.中国法学,2006(3):152-165.
被引量:47
7
吴学斌.
论“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与例外[J]
.法学杂志,2006,27(6):65-67.
被引量:14
8
朱孝清.对"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的几点认识[N]检察日报.
9
顾永忠.以最大的责任防范冤案发生[N]人民法院报,2013.
10
王敏远.辩护制度变革对公安执法的影响[A]{H}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引证文献
3
1
卞建林,许慧君.
为修改后刑诉法的有效实施建言献策——201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J]
.人民检察,2014(2):73-77.
2
李寒冰,刘澍.
“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适用探析[J]
.宿州学院学报,2018,33(8):37-41.
3
张晓冉.
“罪疑”与“疑罪”之法理界分[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6(1):201-2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晓冉.
“存疑利于被告”原则在刑事事实疑难案件中的适用[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8(4):12-18.
1
周青.
坚持“疑罪从无”与处理好“民愤”的关系[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346-346.
2
王国宏.
对“疑罪从轻”观念的反思[J]
.人民检察,2013(18):56-58.
被引量:1
3
陈烨.
论法治环境下的“疑罪从无”原则[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3):93-95.
被引量:1
4
刘宪权.
“疑罪从轻”是产生冤案的祸根[J]
.法学,2010(6):16-21.
被引量:38
5
邵劭.
从无与从轻:疑罪的理论界分与实践运行[J]
.浙江学刊,2016(2):161-168.
被引量:4
6
施金连.
浅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肖某故意伤害案为视角[J]
.法商论坛,2010(1):9-10.
7
程钰杰.
艰难的非法证据排除之路[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32):108-109.
8
一个有争议的案子——和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J]
.广东安全生产,2007(9):40-41.
9
张志然.
从“疑罪从轻”到“疑罪从无”——京佃律师事务所首届刑辩论坛手记[J]
.民主与法制,2015,0(8):48-49.
10
陈伟.
“疑罪从无”与“疑罪从轻”的抉择——以一则典型刑事案例为例[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1):21-26.
被引量:3
江苏社会科学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