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老子文本中的为无为思想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立足于老子文本中的无为思想",无为"在本意上是"为无为",并可以以此为基础对"为"、"为无为"、"无不为"进行区分和界定,三者之间实际上有相互涵摄的内在因果关联。分析"谁无为"、"为何要无为"及"如何为无为",辨析老子"无为"与"智""、为学"与"为道"等核心问题,可以还原老子"无为"思想的本源面貌。
作者
江澜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哲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1,共5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为
为无为
无不为
为学
为道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3
刘笑敢.老子之自然与无为古典意舍与现代意义[J].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997,(3).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64.
5
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M].李雪涛,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90.126.136.128.196.
6
刘杰.
马丁·布伯论“东方精神”的价值[J]
.文史哲,2000(6):34-40.
被引量:8
7
史向前.《淮南子》的无为论[C].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2008.
二级参考文献
5
1
Martin Buber. Isradl and the World[C].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48.
2
Martin Buber. The Knowledge of ManiC]. Loneon: George Alien & Unwin Ltd, 1965.
3
Martin Buber. Pointing the Way[C],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57.
4
Martin Buber. On Judaism(C). New York:Schocken Books, 1967.
5
Martin Buber. Between Man and Man(C).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66.
共引文献
74
1
徐陶.
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东学西渐”——历史回溯与当代启示[J]
.外国哲学,2018,0(S1):135-190.
被引量:2
2
陆小成,杨英顺.
吕不韦的管理思想探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56-58.
被引量:1
3
谢树放.
儒家中和观及环境伦理哲学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2005(1):31-35.
被引量:2
4
聂春华.
中国古代的神性与审美[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104-107.
5
韩习山.
浅论庄子的相对主义[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7(3):16-18.
6
陈霞.
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道教与生态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05(2):44-48.
7
贾海涛.
中西对话困境中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问题[J]
.学术研究,2006(2):22-28.
8
贾海涛.
孔子的形而上学及其对中国哲学本体论的贡献[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23-30.
被引量:1
9
张立波.
论“中”[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689-693.
被引量:3
10
张志强.
老庄道家思想的现代观照[J]
.理论导刊,2006(12):109-1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4
1
刘杰.
马丁·布伯论“东方精神”的价值[J]
.文史哲,2000(6):34-40.
被引量:8
2
乔凤杰.
由松而静,道法自然——漫说邱丕相教授的《悠悠太极养性情》[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7-8.
被引量:5
3
《老子》第8章.
4
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49、107.
5
.《老子》第42章[M].,..
6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
.《老子》第2章[M].,..
8
《道德经》第48章.
9
《道德经》第64章.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10
《道德经》第2章.
引证文献
3
1
夏承海.
武术思想与老子无为思想之耦合性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15,12(8):19-20.
2
黄世虎,沈奕伶.
道家“无为”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党政研究,2015(6):26-29.
被引量:4
3
崔莉.
老子教育思想简析[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5):4-5.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徐永春.
“无为而教”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4):86-90.
被引量:2
2
郭继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概述[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109-116.
被引量:13
3
魏淼.
道家无为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分析[J]
.青年与社会,2019,0(18):216-216.
4
蔡龙湖.
道家教育思想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73-75.
1
金惠敏.
符号与财产——对老子文本的一种后结构主义解读[J]
.哲学研究,2013(8):49-58.
被引量:1
2
刘悦笛.
佩措尔德:“美学与全球化的挑战”[J]
.哲学动态,2005(1):72-72.
3
杨普春.
王弼之“无”的本体意蕴[J]
.网络财富,2010(7):102-103.
4
张贤根.
关于道的思想的一种创造性重构——读彭富春的《论老子》[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6,29(4):79-80.
5
周军伟.
当代老子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基于美学史的考察[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64-68.
被引量:1
6
田灿.
《老子》首章新解[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0(3):8-10.
被引量:1
7
崔治忠.
金岳霖因果理论的分析与辩护[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5):23-27.
被引量:1
8
陈静,彭启福.
“效果历史”与文化因果关联[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2):144-148.
被引量:2
9
金寿铁.
恩斯特·布洛赫与中国哲学——论恩斯特·布洛赫的孔子老子观[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72-79.
被引量:2
10
陈嘉琪.
存在即合理吗?——对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5):149-149.
被引量:2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