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老子文本中的为无为思想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立足于老子文本中的无为思想",无为"在本意上是"为无为",并可以以此为基础对"为"、"为无为"、"无不为"进行区分和界定,三者之间实际上有相互涵摄的内在因果关联。分析"谁无为"、"为何要无为"及"如何为无为",辨析老子"无为"与"智""、为学"与"为道"等核心问题,可以还原老子"无为"思想的本源面貌。
作者 江澜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哲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1,共5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 3刘笑敢.老子之自然与无为古典意舍与现代意义[J].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997,(3).
  •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64.
  • 5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M].李雪涛,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90.126.136.128.196.
  • 6刘杰.马丁·布伯论“东方精神”的价值[J].文史哲,2000(6):34-40. 被引量:8
  • 7史向前.《淮南子》的无为论[C].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2008.

二级参考文献5

  • 1Martin Buber. Isradl and the World[C].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48.
  • 2Martin Buber. The Knowledge of ManiC]. Loneon: George Alien & Unwin Ltd, 1965.
  • 3Martin Buber. Pointing the Way[C],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57.
  • 4Martin Buber. On Judaism(C). New York:Schocken Books, 1967.
  • 5Martin Buber. Between Man and Man(C).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66.

共引文献74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