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桂林文化城与抗战时期文学生态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抗战时期的中国来说,被誉为"独特的历史现象"①的桂林文化城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是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一个政治、文化"特区",一个多元政治文化力量的交汇地带和对立性的政治、文学话语的缓冲空间;又是一个抗战文学多元共生、互动共存的文学生态空间。
作者
佘爱春
机构地区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135,共5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关键词
桂林文化城
抗战时期
文学生态
多元政治
生态空间
历史现象
文化力量
文学话语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洁泯(许觉民):《桂林抗战文学史·序》,见蔡定国、杨益群、李建平:《桂林抗战文学史》,第1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
张文学、黎明智:《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桂林文化城》,载《人民日报》1995年9月27日.
3
茅盾.《抗战期间中国文艺运动的发展》[J].中苏文化,1941,8(3).
4
苏光文.
桂林和重庆:大后方文坛的双璧[J]
.社会科学家,1997,12(1):44-50.
被引量:3
5
刘恒健.
论生态美学的本源性──生态美学:一种新视域[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2):11-17.
被引量:44
6
许觉民:《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序》,见魏华龄等编:《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2页,漓江出版社1992年版.
7
茅盾:《八年来文艺工作的成果及倾向》,见《茅盾全集》第24卷,22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8
老舍.《病》.《大公报》,1944年4月16日.
9
《(霜叶红似二月花)第一部座谈会》,载《自学》第2卷第1期,1944年2月.
10
茅盾.桂林春秋--回忆录(二十九)[J].新文学史料,1985,(4).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刘恒健.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与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兼与张世英先生商榷[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3):40-46.
被引量:10
2
张道藩.《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J].文化先锋,1942,.
3
徐迺翔,黄万华.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64.
4
战时宣传政策基本纲要.新民报半月刊,1943,5(17).
5
沈从文.文学运动的重造.文艺先锋,1943,1(2).
6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7
萧三.可喜的转变[G]//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11.
8
丽尼.战期中桂林文化的动态.克敌周刊,1942,23.
9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779.
10
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50页.
共引文献
88
1
高瑞泉.
现代性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近代转向[J]
.江苏社会科学,2001(6):65-72.
被引量:7
2
万莲子.
一种全球背景下的新文学传统——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审美现代性”论纲[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15-123.
被引量:2
3
刘保昌.
中国现代文学与道家文化[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103-108.
4
刘精科.
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J]
.中州大学学报,2004,21(4):27-30.
被引量:5
5
孙新峰,赵德利.
贾平凹散文创作生态论[J]
.宁夏社会科学,2006(1):140-144.
被引量:1
6
胡玉伟.
“十七年文学”的爱情叙事与解放区文学传统[J]
.南方文坛,2006(1):60-63.
被引量:6
7
陈红兵.
生态美学的视域融合与当代美学发展趋势[J]
.贵州社会科学,2006(1):56-60.
被引量:3
8
武新军.
文学资源:从开放到封闭——论延安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与现代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94-97.
被引量:1
9
秦弓.
抗战文学对正面战场的正面表现[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8-20.
被引量:5
10
于永顺,李季.
生态美学:人生存在的诗化理论[J]
.艺术广角,2006(4):11-15.
被引量:1
1
王飙.
让生命充满弹性的魅力[J]
.思维与智慧,2005(4):1-1.
2
王鸿生.
追问与应答——李佩甫和他的神话视界[J]
.上海文学,1991,0(6):74-80.
被引量:2
3
房萍.
水叙事:生态空间的构建——以浙籍女作家的创作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2):153-156.
被引量:1
4
房萍.
水叙事:生态空间的构建——以浙籍女作家为例[J]
.扬子江(评论),2009(6):79-83.
5
刘晗.
精神生态空间的探索者——鲁枢元生态学术思想刍论[J]
.中州大学学报,2016,33(4):14-23.
被引量:4
6
陈方竞,朱霞.
“梦”与“境遇”:《呐喊》、《彷徨》再解读(下)[J]
.东疆学刊,2003,20(4):56-67.
7
薛丽丽.
文艺生态学视角下的“80后”作家[J]
.北方文学(中),2013(4):18-19.
8
张普安.
交汇·冲突·整合——西部少数民族诗歌成长的生态空间[J]
.作家,2013,0(05X):15-16.
9
肖伟.
静谧的存在——解读苍鑫作品中的生命意识[J]
.美术大观,2009(6):205-205.
10
新时期之初小说中的乡土中国形象[J]
.学术界,2011(1):241-242.
南方文坛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