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棉花》
2000年第5期34-35,共2页
China Cotton
同被引文献37
-
1冯象秦.地膜棉的生育特点及其针对性管理[J].中国棉花,1993,20(3):29-31. 被引量:3
-
2南殿杰,解红娥,李燕娥,武宗信,任平合,赵海祯,柴士伟.覆盖光降解地膜对土壤污染及棉花生育影响的研究[J].棉花学报,1994,6(2):103-108. 被引量:61
-
3刘德章,冯利平.地膜覆盖棉田土壤温度的变化动态及其模拟研究[J].棉花学报,1994,6(2):99-102. 被引量:22
-
4朱华祥,陈志祥,徐凤琪,刘一成.移栽地膜棉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6,24(4):20-22. 被引量:1
-
5贾登三,杨进谱.地膜棉高产高效原因及配套技术[J].中国棉花,1996,23(5):7-8. 被引量:3
-
6徐红兵,骆来昌.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江西棉花,1996,18(1):23-23. 被引量:5
-
7承泓良,何旭平,潘光照.移栽地膜棉的发展前景及其技术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1997,25(2):23-25. 被引量:5
-
8王耀林,王坚,方向晨,等.新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
9王吉勋.棉花覆膜移栽技术总结[J].湖南农业科学,1997(6):17-18. 被引量:7
-
10阮宜春,禹兆成,胡旭阳,王开亚,王进,成少华,马汝全,刘连山.移栽地膜棉的主要效应及其在我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上海农业科技,1998(3):41-4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职明星,石晓华,鲁玉贞,李秀菊.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40-440. 被引量:21
-
2鲁雪林,王秀萍,张国新,刘雅辉.地膜覆盖对盐碱地棉花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9):12-13. 被引量:8
-
3鲁雪林,王秀萍,张国新,刘雅辉.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5):34-35. 被引量:2
-
4宋美珍.我国棉花栽培技术应用及发展展望[J].农业展望,2010,6(2):50-55. 被引量:13
-
5张占琴,魏建军,战勇,杨相昆.不同可降解地膜对棉花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0):1947-1951. 被引量:20
-
6伍琦,李传林,朱智亮,陈洪梁,夏修贵,曾小林.江西丘陵棉区棉花覆膜栽培的高产机理及技术要点[J].棉花科学,2012,34(6):12-17. 被引量:2
-
7朱继杰,赵红霞,朵兰军,张永革,王士杰,郑莎莎,万艳霞,李妙,王国印.不同时期揭膜对棉花花铃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3(10):135-137. 被引量:5
-
8李自云,朱军,张立明.地膜曝光面大小对于棉花生长发育状况影响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8):82-82.
-
9只娟,张山清,徐文修,田彦君,张娜,苏丽丽.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播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7):2074-2082. 被引量:3
-
10辛承松,罗振,唐薇,张冬梅,岳镇,李维江,孔祥强.生物降解地膜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7,44(11):8-11. 被引量:5
-
1曲善功.不同农艺措施对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效果[J].土壤肥料,2005(5):43-45. 被引量:3
-
2聂士亮,西荣华,乔文奎,宋延清,孙云来.植物抗盐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J].中国棉花,1998,25(9):31-31.
-
3王宝山,赵可夫.植物抗盐剂对盐胁迫玉米幼苗水分代谢的效应[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1(3):73-76. 被引量:2
-
4张凌云,王智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花适宜密度试验研究[J].中国棉花,2008,35(4):12-13. 被引量:3
-
5李光辉.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苜蓿种植经验[J].农业科技通讯,2001(11).
-
6万民.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苜蓿生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3(8):19-19.
-
7杨锡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蓖麻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3(2):23-24.
-
8邢尚军,张建锋,宋玉民,杜振宇.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状与酶活性的研究[J].林业科技,2008,33(2):16-18. 被引量:6
-
9陈印平,夏江宝,王进闯,曹建波,乔云蕾,孙晓群.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4):121-124. 被引量:10
-
10王宝山,张宝泽,赵可夫.植物抗盐剂提高盐碱地作物产量的依据和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1995,27(6):31-33.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