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11期1603-1603,共1页
Modern Rehabilitation
同被引文献15
-
1张路萍.高师体育系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5):80-82. 被引量:2
-
2冯绍桢,罗兴华,陆建峰,雷桂成.广州体育学院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可行性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14(2):10-15. 被引量:4
-
3陈元武,蔡仲林,黄元汛.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1996,15(3):79-82. 被引量:15
-
4郑建岳,刘健,陈道裕.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32-34. 被引量:40
-
5谢军,吴初竹,李学武.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5(6):51-52. 被引量:14
-
6晏绍文.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发展与前景[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81-84. 被引量:6
-
7杨松.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J].职业时空,2005(20):68-69. 被引量:2
-
8成明祥.体医结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5):73-73. 被引量:14
-
9邹富发,杨卫平.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浅析[J].科技资讯,2006,4(26):135-136. 被引量:4
-
10莫坷,叶昊,叶婷.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7).
二级引证文献3
-
1于华荣,车广伟.中医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适应性改革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8,40(3):77-80. 被引量:1
-
2衡明莉,步怀恩,赵铁牛,李戈,陆征丽,王泓午.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预防医学》课程社会实践效果评价[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1):26-27.
-
3王海涛,余庆,任建厂,刘玉倩.“健康中国2030”战略下我国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发展路径[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1(3):104-107. 被引量:3
-
1沈步乙.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19(1):88-88. 被引量:3
-
2陈筱春,文质君,高顺生.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框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65-366. 被引量:3
-
3赵金秀,叶旭军.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9):555-558. 被引量:48
-
4汤继芹.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80-81. 被引量:4
-
5马丰林.开展远程网络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05,19(2):22-23. 被引量:3
-
6刘杰,李忠.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的优势与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3):6-8. 被引量:4
-
7王丽娟,曹德品,赵光.凝聚全校力量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4,25(5):23-24.
-
8顾晓松,程纯,何凤昇.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 加快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4):484-486. 被引量:2
-
9郭永松.综合性大学开设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的初步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2,23(8):5-8. 被引量:31
-
10章成伟,于爱霞.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 促进医学科技事业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1(12):42-4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