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犯罪中止任意性的判断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中止犯减免根据上采取责任减少说和政策说相结合的综合说。以此为指导判断中止任意性时,要严格限制主观说的适用范围,并以行为人本人的情况为基础,以一般人的立场标准,判断事实障碍是否会导致行为人放弃犯罪。
作者
李煜
机构地区
安徽省合肥铁路运输检察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29,共8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关键词
中止
任意性
判断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程红.“中止犯自动性研究”,载《刑事法评论》第2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80页.
2
王海涛.
论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中的三大基本问题[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4):3-9.
被引量:9
3
张爱晓.
对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再思考[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7(5):497-502.
被引量:6
4
刘忠.
主动的犯意转换之先前行为能否成立中止犯考辨[J]
.求索,2007(12):99-101.
被引量:1
5
李立众.
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及其意义[J]
.法学研究,2008,30(4):126-143.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52
1
袁彬,李旭.
中止犯处罚若干问题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38-40.
被引量:4
2
孙国祥,魏昌东.
试析聚众斗殴罪中的转化犯[J]
.法学,2002(11):33-37.
被引量:16
3
王识开,许国鹏.
试论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本质区别[J]
.当代法学,2001,15(12):54-56.
被引量:3
4
袁彬.
中止犯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6):10-15.
被引量:9
5
魏东,李运才.
中止犯的处罚根据检讨[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3):34-38.
被引量:10
6
梁晟源,周伟良.
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64-69.
被引量:3
7
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俄罗斯刑法教程:上卷[M].黄道秀,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374.
8
大谷实.刑法总论[M].黎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53.
9
木村龟二.刑法总论[M].东京:有斐阁,1978:363.
10
柯耀程.刑法总论释义:上[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6.
共引文献
38
1
娄永涛.
中止行为在犯罪构成之地位探讨[J]
.中国商界,2010(11):335-335.
2
刘雪梅.
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论[J]
.求索,2009(7):146-148.
3
王海涛.
论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中的三大基本问题[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4):3-9.
被引量:9
4
王昭武.
论中止犯的性质及其对成立要件的制约[J]
.清华法学,2013,7(5):71-85.
被引量:15
5
胡莎.
法益批判论——以犯罪未完成形态基本理论为突破口[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10):3-8.
被引量:1
6
谷永超.
论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15(6):124-126.
7
周朋飞.
可重复实施侵害的犯罪中止探讨——以李官容抢劫、故意杀人案为例[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5,0(4):178-179.
8
龚义年.
仅因被哄骗而放弃犯罪宜认定为犯罪中止[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4):101-104.
9
庄劲.
犯罪中止自动性之判断——基于积极一般预防的规范性标准[J]
.政法论坛,2015,33(4):60-74.
被引量:13
10
李立众.
刑法解释的应有观念[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5):3-20.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14
1
邓为.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竞合应如何正确定性[J]
.现代法学,1987,9(3):28-29.
被引量:1
2
王识开,许国鹏.
试论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本质区别[J]
.当代法学,2001,15(12):54-56.
被引量:3
3
袁彬.
中止犯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6):10-15.
被引量:9
4
张平.
论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异同及竞合[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3):95-101.
被引量:3
5
李晓春.
浅析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8):111-112.
被引量:2
6
张爱晓.
对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再思考[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7(5):497-502.
被引量:6
7
刘雪梅.
论犯罪中止的“自动性”[J]
.求索,2010(12):160-161.
被引量:2
8
王海涛.
因犯罪风险而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之认定[J]
.法律适用,2011(10):72-75.
被引量:1
9
罗丽萍,谢云天.
试论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J]
.科技致富向导,2011(35):69-69.
被引量:1
10
韩哲,关振海.
犯罪中止之自动性判断标准[J]
.人民检察,2012(12):73-7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王惠敏.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判断[J]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8(4):60-68.
2
纪鑫超.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之间——意志因素与客观因素的探讨与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0(5):44-45.
3
丁涛.
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结合说的倡导[J]
.南方论刊,2023(11):72-75.
1
寿可,董月利,王三忠.
“接近正义”中的诉权保障[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5):92-94.
2
李硕,谢亚平.
论中止犯的性质[J]
.中国科技博览,2011(13):244-244.
3
陈文涛.
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理论[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6(1):105-123.
4
程红.
德日中止犯立法理由问题研究[J]
.刑法论丛,2007(2):415-468.
被引量:3
5
王磊.
中止犯减免根据影响下的中止自动性的认定——以李某抢劫、杀人案为例[J]
.刑事法判解,2015(1):112-129.
6
何良彬.
论判决理由[J]
.人民司法,1999,0(12):28-30.
被引量:11
7
薛铁成.
交通肇事逃逸加重处罚的根据及其意义[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7,32(1):67-74.
被引量:1
8
王梦雪.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辨析[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11Z):70-71.
9
周朋飞.
可重复实施侵害的犯罪中止探讨——以李官容抢劫、故意杀人案为例[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5,0(4):178-179.
10
潘庸鲁.
紧急避险正当性根据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152-154.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