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70,共3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共引文献34
-
1陈秀雅.合并高校应如何加强校风建设[J].文教资料,2008(10):169-170. 被引量:5
-
2童志勇.多校区大学文化融合的难点及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S1):142-143. 被引量:5
-
3闫树涛.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4):48-50. 被引量:5
-
4吕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制度[J].当代青年研究,2001(4):15-18. 被引量:47
-
5金劲彪.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3):45-46. 被引量:17
-
6刘小英.试论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6):69-72.
-
7安燕萍.打造校园的灵魂——我们的校园文化路向何方[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3):156-158. 被引量:3
-
8卢德生.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探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1-3. 被引量:10
-
9孙绍华.如何提高合并后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63-64. 被引量:1
-
10赵昌汉.合并后高校校园文化的缺损与重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4):185-187.
同被引文献37
-
1蔡中涛.试论合并办学中校园文化的建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0(1):50-51. 被引量:4
-
2肖郴松.大学城集成效应及其问题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6):27-31. 被引量:8
-
3吕维洪.当代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建设措施[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20(1):100-102. 被引量:2
-
4张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118-120. 被引量:51
-
5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比教育出版社,1999.171.
-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
7张书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11).
-
8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2—31(1).
-
9江泽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在北师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2—9—9(1).
-
10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5.
引证文献14
-
1曹赛先,沈红.合并高校发展理念的再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15-18.
-
2张晓阳.高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24):18-19. 被引量:1
-
3陈飞.理解与共存:“无边界”高等教育的支撑性理念[J].江苏高教,2003(2):19-21. 被引量:11
-
4张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118-120. 被引量:51
-
5卢卫军.着力创新 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6):125-127.
-
6杜文渊,张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10Z):307-308. 被引量:11
-
7陈烯,陈思.广州大学城共青团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2007(4):40-43.
-
8侯治水,郑洁.整合与重构: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视阈[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0(5):101-105. 被引量:4
-
9郑洁,侯治水.整合与重构: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视阈[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13-17. 被引量:6
-
10王胜本,高志敏.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规划工作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27-2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18
-
1全胜奇.学风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6):68-70. 被引量:1
-
2孟方.高校教学院系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6):131-133. 被引量:3
-
3杨军,何霞.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形象管理[J].四川建材,2008,34(5):162-164. 被引量:2
-
4王登恕,田艳丽.和谐校园行为文化:中国高校文化的实践与弘扬[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1):139-141. 被引量:16
-
5吴坚.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硅谷,2009,2(1):136-137. 被引量:4
-
6林玮.学校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8,23(6):133-134. 被引量:1
-
7王宏伟,郭绍华,袁斐,王雪.如何实施高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08(21):198-199.
-
8李青.文化的理解与共存:外语教育发展的新理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22-123. 被引量:2
-
9胡泽民.远程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中教育理想的体现[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5(3):1-3.
-
10谢振安.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及综合评价模式构建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91-93. 被引量:6
-
1黄立新.走向文化重构的师范课堂[J].师范教育,2004,0(2):6-7. 被引量:2
-
2傅建萍.关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5(10):128-128. 被引量:1
-
3王维.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网络文化重构[J].中国科技投资,2013(A32):504-504.
-
4陈宪民.合并高校发展中的文化重构的策略与实施[J].江苏高教,2011(3):76-77. 被引量:2
-
5张应强.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留学教育[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6(1):88-93. 被引量:6
-
6程四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深层次问题[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6):64-64.
-
7包玲玲.“标准答案情结”引发的认同危机[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7):16-18.
-
8姜倩,任顺元.中国大学校训现状分析及其重构的文化思考[J].大观周刊,2012(38):178-179.
-
9周景春,吴中波,孙中宁.试论文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素质[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0):85-87. 被引量:2
-
10谢绪友.与新课程改革同行 在课程实践中成长——课改十年总结与反思[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X):248-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