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5
摘要
本文结合我院多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 。
出处
《煤炭高等教育》
2000年第6期117-118,共2页
Meitan Higher Education
参考文献2
-
1夏越.高职教育路怎么走[N].中国教育报,2000—03—13.
-
2群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0,03—13.
共引文献17
-
1许春树,侯洁.走工学结合道路 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6):43-45. 被引量:49
-
2聂毅.高职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五双”特点[J].职教论坛,2004,20(14):40-41. 被引量:6
-
3付小园,刘妮娜.浅谈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五种意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6,21(4):41-42. 被引量:9
-
4于国清,杨勇.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落实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2):137-139. 被引量:8
-
5敖平星,胡雁春,曾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61-163.
-
6李霞芬.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219-220. 被引量:13
-
7刘海治,刘立红.浅议现阶段高职生的结识结构和能力结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134-134.
-
8熊朝阳.浅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定位与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2):182-184.
-
9王乐琳.对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55-56.
-
10罗小梅.探讨冷冲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大江周刊(论坛),2011(7):165-165.
同被引文献29
-
1蔡亚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刍议[J].三明学院学报,2001,19(3):136-138. 被引量:5
-
2刘翅.从CBE、MES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几个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1998(2):50-52. 被引量:11
-
3周丽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94-96. 被引量:52
-
4李国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及选择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9):23-25. 被引量:36
-
5谢明荣,邢邦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7):17-19. 被引量:63
-
6迟玉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15(6):84-86. 被引量:1
-
7汤百智.关于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0,21(4):16-18. 被引量:13
-
8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29(1):78-80. 被引量:145
-
9梁瑜,张培茵.高职“四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15(1):30-31. 被引量:4
-
10胡孝四.高职院校“双主体、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综论[J].中国成人教育,2013(9):80-8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5
-
1吴结.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学术性[J].辽宁教育研究,2005(1):55-56. 被引量:1
-
2卢桂珍,康丹,朱海利.浅谈高职护理学分制下“集群组合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3):79-81.
-
3李桂霞.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0(4):47-49. 被引量:7
-
4王新琴.“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8):163-166. 被引量:2
-
5周素梅.谈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6):73-7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4
-
1王斌,蔡兴旺.汽车运用类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78-81. 被引量:3
-
2郭鸿.电大土建专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6(09S):36-38. 被引量:1
-
3卢桂珍,康丹,朱海利.浅谈高职护理学分制下“集群组合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3):79-81.
-
4陈海华,甄天元.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206-207. 被引量:12
-
5郭丽,杜先锋,李雪玲.食品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1):79-81. 被引量:7
-
6付莉,杨爱丽,顾英.《食品化学》与创新型实践教学[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78-80. 被引量:9
-
7郭磊,阚欢,和润喜,刘云.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27(10):134-135. 被引量:7
-
8高于.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模式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2(4):76-76.
-
9莫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四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轻工科技,2012,28(12):152-154. 被引量:2
-
10林永芳,覃芳.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时代教育,2014(4):18-18.
-
1耿云霄.论“2+1”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J].广东教育(职教),2010(11):66-67.
-
2黄坚.高职开放式“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06(14):24-25. 被引量:7
-
3张宝林,姬晓娜.浅谈终身教育及其与高等学校的关系[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0,17(3):87-88. 被引量:1
-
4王奎英,李占平.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J].机械职业教育,2008(1):26-27. 被引量:2
-
5谢智娟.高职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与探讨[J].时代教育,2010(11):251-251.
-
6朱嘉华,孙欣.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分析与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7(4):74-76. 被引量:6
-
7孔春梅.对当前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5,0(10):85-85.
-
8吴元佑,杨爱明,王佑华.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25-26. 被引量:5
-
9周洪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培养研究[J].知识经济,2012(12):137-137.
-
10张文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2):174-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