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活着与死亡——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中的死亡与电影《活着》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是人类难以逃脱的宿命,一直是古今中外众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笔下不可或缺的命题。海德格尔和许多思想家一样对于死亡问题极为关注,将其纳入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之中,花了大量的笔墨对死亡问题对死亡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而根据余华小说《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表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死亡思考,体现了存在主义的言语。文章将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中的思想,尤其是死亡思想来分析电影《活着》。
作者
陈梓慷
刘珂珂
许耀月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8期327-327,共1页
Young Society
关键词
存在主义
活着
海德格尔
死亡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
徐成淼.
当代散文中的死亡意识[J]
.文史哲,2005(3):54-60.
被引量:5
3
沙家强.
死亡:生之绵延——由“存在主义”哲学观探寻“死亡”的生命内含[J]
.兰州学刊,2008(2):199-201.
被引量:11
4
王燕.
论余华《活着》的死亡体验[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1):78-8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曾镇南.
通往深湖的死亡谷——论王蒙小说中的死亡主题[J]
.社会科学战线,1987(4):231-248.
被引量:2
2
徐成淼.
当代散文中的死亡意识[J]
.文史哲,2005(3):54-60.
被引量:5
3
(美)霍 尔,(美)诺德拜著,张 月.荣格心理学纲要[M]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
4
(德)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著,韦启昌.叔本华美学随笔[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
毕治国.
死亡论[J]
.黑龙江社会科学,1998(4):76-78.
被引量:2
6
李锐.
留下的,留不下的[J]
.读书,1994,0(8):38-41.
被引量:3
7
鲁西.
新诗潮诗人与死亡意象[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4):85-9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6
1
王晓秋.
生存的本真状态——论余华的《活着》[J]
.飞天,2009(19):127-128.
2
杨洪艳.
英汉死亡概念隐喻之关照[J]
.作家,2008,0(20):148-150.
被引量:1
3
沙家强.
死亡:生之绵延——由“存在主义”哲学观探寻“死亡”的生命内含[J]
.兰州学刊,2008(2):199-201.
被引量:11
4
张莉,郭英剑.
直面死亡,消解虚无--解读《没有什么好怕的》中的死亡观[J]
.当代外国文学,2010,31(3):81-88.
被引量:7
5
周仁会,郭成,杨满云,吴慧敏.
死亡焦虑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链式中介模型及其性别差异[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1):143-147.
被引量:17
6
洪丹,何希凡.
村上春树小说主题表现中的死亡因素——以《挪威的森林》为例[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9):32-34.
被引量:1
7
李永红.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12):67-68.
8
杨福林.
在自由与权力之间——17世纪英格兰普通法的危与机[J]
.河北法学,2016,34(1):149-160.
被引量:1
9
沈观生.
中国现代文艺园地一奇葩——试评俞平伯的《重过西园码头》[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10):126-128.
10
李金燕.
探寻生命存在的真相——小说《时时刻刻》的死亡意识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3):94-9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
1
李宁.
玩偶——浅论电影《活着》中皮影戏的象征性[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12):138-138.
被引量:2
2
张怡.
小说《活着》与电影《活着》之比较[J]
.文学教育,2013(7):76-7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肖颖.
解读经典电影《活着》的象征手法[J]
.电影文学,2014(13):94-9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欢.
历史建构的艰辛与荧屏解构的虚弱——电影《活着》中皮影戏艺术的文化隐喻[J]
.小品文选刊(下),2016,0(9):198-199.
被引量:1
2
理想,王冬冬,崔卓.
20世纪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活着》赏析[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2,30(2):53-56.
3
何艳.
浅析电影《瑞奇》中的象征意义解读[J]
.青年文学家,2017,0(9Z):147-147.
1
李海兵.
《活着》双重叙事风格的冲突与一致[J]
.电影文学,2014(1):110-111.
被引量:1
2
陈蓉.
时间与时代的裂痕——从小说《活着》到电影《活着》[J]
.小说评论,2007(S1):234-237.
被引量:6
3
焦兰周.
从内心的彷徨到现实的呐喊——余华的《活着》与张艺谋电影改编的比较[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1):14-16.
4
蔡海明.
镜头与笔——《活着》之小说与电影的比较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7):75-76.
被引量:1
5
梁言.
论《活着》的小说与电影异同[J]
.北方文学(下),2011(6):32-33.
被引量:3
6
张清华.
向着死亡思考存在——关于《新死亡诗派》[J]
.上海文学,2006(3):55-55.
被引量:1
7
启之.
牙疼与奴性——从电影《活着》说起[J]
.书摘,2014,0(7):38-40.
8
张怡.
小说《活着》与电影《活着》之比较[J]
.文学教育,2013(7):76-78.
被引量:1
9
谢倜东.
浅谈电影《活着》所蕴含的人生观[J]
.北方文学(下),2014,0(9):95-95.
10
徐正龙.
看不见的障碍——论余华与张艺谋《活着》的差异[J]
.艺术百家,2006,22(7):47-49.
被引量:3
青年与社会
201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