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仲裁》
2008年第4期7-23,共17页
Beijing Arbitration Quarterly
同被引文献19
-
1罗楚湘.仲裁行政化及其克服[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3):146-152. 被引量:10
-
2章武生,张大海.论德国的起诉前强制调解制度[J].法商研究,2004,21(6):124-131. 被引量:43
-
3盛晓明.地方性知识的构造[J].哲学研究,2000(12):36-44. 被引量:327
-
4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 林一飞.仲裁协会与仲裁机构的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7(005).
-
5Andrew.A Procassini.'competitors in alliance'. .
-
6宁教铭.??论仲裁的属性(J)仲裁研究. 2010(03)
-
7王红松.仲裁机构应定位为民间组织[J].理论前沿,2008(20):36-37. 被引量:4
-
8陈福勇.美国仲裁发展模式考察[J].环球法律评论,2009,31(3):107-116. 被引量:12
-
9李燕.试论我国仲裁监督体制的完善[J].学术界,2009(5):89-98. 被引量:10
-
10汪祖兴.仲裁机构民间化的境遇及改革要略[J].法学研究,2010,32(1):112-125. 被引量:24
-
1张彦军.仲裁规则的法律地位与制定权探讨[J].商业时代,2011(27):115-116. 被引量:2
-
2肖志明.关于成立仲裁协会的意见和建议[J].北京仲裁,2008(4):37-40.
-
3宋连斌,黄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建议修改稿)[J].法学评论,2003,21(4):91-98. 被引量:33
-
4张小建.中国仲裁协会基本问题研究——兼论我国《仲裁法》有关条款的修改[J].仲裁研究,2006(2):41-48. 被引量:6
-
5张一鹏.关于我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的法律思考[J].天府新论,2005(B11):220-221.
-
6马旭东.丹麦调解制度发展简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31):25-26.
-
7俞嘉骏.建议尽快组建人事争议仲裁协会[J].人才资源开发,2009(9):41-41.
-
8周群利.商事纠纷仲载特点浅说[J].中国商贸,1998,0(5):62-62.
-
9程莹.中国仲裁协会法律问题初探[J].仲裁研究,2013(2):36-43. 被引量:1
-
10潘岳松.谈仲裁委员会的登记[J].当代司法,1995(1):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