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出处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0,共8页
Economic Review
参考文献6
-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1页.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3卷,466,628,630,633~634,7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6卷(I),125,2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6卷(下).225,225,2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1卷,273,2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568
-
1苑申成.论“三个第一”的内在统一性[J].经济师,2007(10):33-34.
-
2王知宇.论邓小平对毛泽东主要矛盾学说的新发展[J].求实,2003(z1):9-10.
-
3王小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z1):34-36.
-
4张久营,寇子春.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探析——兼谈推进对台工作的几点思考[J].台湾研究,2004(3):1-7.
-
5方新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4):7-12. 被引量:1
-
6沙健孙.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J].政治学研究,2004(2):7-15. 被引量:1
-
7李爱华.苏共蜕变的历史教训[J].政治学研究,2004(2):16-25.
-
8林尚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战略探讨[J].政治学研究,2004(2):34-41. 被引量:9
-
9程中原.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论略[J].党的文献,2004(4):23-30.
-
10徐亚文."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J].中国法学,2004(4):46-54.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12
-
1John Stuart Mill,Pricipals of Political Economy with Some of Their Application to Social Philosophy,London,1923,pp.436.
-
2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中文版.第2卷,32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3马克思.《资本论》,中文版·第1卷,97~98、98页注释(32)、97页往释(31)、89、95、96、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4马克思.《资本论》.中文版,第3卷,994、994、994、996、993、9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3卷,13、10、489~4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2卷,82.108、108、108、1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7陈锡礼.《他山之石》.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8~49页.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6卷(Ⅰ).1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
9张作云.两种分配方式的比较与结合[J].当代经济研究,1999(12):49-53. 被引量:4
-
10林岗,张宇.产权分析的两种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1):134-145. 被引量:65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朱冬英.浅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性质[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3(6):46-48.
-
2张韶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2):5-9. 被引量:1
-
3敖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难题和途径[J].生产力研究,2005(4):9-12. 被引量:4
-
4江宗超.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8(11). 被引量:3
-
5张玉蓉.谈按生产要素分配应正确处理的关系[J].商业时代,2008(2):4-5.
-
6李步青.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J].商情,2012(21):180-180.
-
7郭四建.劳动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可行性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0(8X):126-127.
-
8杨国宝.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综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18(5):122-124. 被引量:1
-
9庄三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与现实基础[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4(1):70-73. 被引量:2
-
10卞彬.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3(2):44-47. 被引量:1
-
1李晓平.应该首先明确什么是“价值”[J].财贸研究,2002,13(6):3-4.
-
2吴易风,王健.劳动价值论定量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1994(1):26-34. 被引量:3
-
3游德福,廖继珍.劳动价值论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J].当代经济,2002,19(6):48-48.
-
4王君.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劳动价值论再认识[J].学习与实践,2002(1):64-64.
-
5苏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劳动价值论[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5(6):3-5.
-
6周白茹.与时俱进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J].改革与理论,2002(5):67-68.
-
7卫兴华,邱海平.2002年我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资料,2003(10):3-9. 被引量:1
-
8张卓元.新世纪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重要课题[J].市长参考,2002(1):1-4.
-
9陈享光.专家聚焦经济学热点问题[J].财经政法资讯,2002,18(2):54-55.
-
10张立球.劳动价值论新探[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0,11(6):4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