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科学》中的“科学”及其人文关怀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科学》先于《新青年》成为宣传科学的一大重镇,在传播科学知识、影响国人的科学观念、探索科学期刊创建模式、推进科学体制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相比《新青年》,《科学》杂志对科学的提倡和传播更准确、更专业。秉承科学救国的办刊理念,《科学》不仅向国人大力介绍国外最新的科学知识,还不遗余力地推动科学的本土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外掀起了一股反思科学万能的潮流,由此《科学》在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把人文关怀也纳入了传播的视野。同时,《科学》同仁展开了对科学方法、科学价值、科学功用的深入讨论。随着社会局势的变更,《科学》逐渐开始提倡科学的社会功能,并明确区分了科学以及由于过分崇信科学所带来的弊病。在此基础上,《科学》致力于向国人介绍科学的真实价值之所在,并对反科学主义思潮进行了整体评价。
作者 张秀丽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145,共6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河南理工大学校内博士基金<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项目号:B2011-09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1

二级参考文献41

  • 1樊洪业.从“格致”到“科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10(3):39-50. 被引量:65
  • 2杨文衡.“科学”一词的来历[J].中国科技史杂志,1981,16(3):101-104. 被引量:16
  • 3黄昌谷.科学与知行[J].科学,1920,(10).
  • 4任鸿隽.何为科学家.科学,1919,4(10):917-919.
  • 5卢于道.“科学”的新生[J].科学,1951,32:80-80.
  • 6曾昭抡.20年来中国化学之进步[J].科学,1935,19(10):1514-1554.
  • 7张其昀.近20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J].科学,1935,19(10):1608-1614.
  • 8宋子良.以振兴中国技术为己任的《科学》[J].科学,1990,42(4).
  • 9任鸿隽.中国科学之前瞻与回顾[J].科学,1943,26(1):3-3.
  • 10胡明复.科学方法论一:科学方法与精神之大概及其实用[J].科学,1916,2(7).

共引文献46

同被引文献4

  • 1[1]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 2[2]乔治·萨顿.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95.
  • 3郭颖颐 雷颐译.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 4胡先骕.胡先骕先生诗集[M].南昌:国立中正大学校友会,1992: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