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罗赞诺夫创作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罗赞诺夫的创作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解构精神上有着强烈共鸣,在非理性文学理念上深度契合,在艺术手法上如出一辙。他创作中的诸多后现代主义元素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理念与艺术范式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
纪薇
机构地区
天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
出处
《俄语学习》
2013年第5期60-63,共4页
Russian Learning
关键词
罗赞诺夫
后现代主义元素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分类号
I512.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Брылина И В. Пол как исток ЖИЗНИ: В. В. Розанов, Л Н Толстой, М. И Цветаева[J], Известия Томского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2007. Т. 311. No 7.
2
Вадим Штепа. Пол традиции и пол постмодерна-Розанов сегоДняП/оl]. http://kitezh. onego. ru/rozanov. html.
3
[苏]布斯拉科娃.Т.Л.罗赞诺夫的创造生涯[J].冯觉华译,孙立成校,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5,(2).
4
陈方,霍晓丹.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面镜子——关于《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的旅行》的一次课堂讨论[J]
.国外文学,2003(1):105-110.
被引量:3
5
邓理明.
瓦·罗赞诺夫简论[J]
.俄罗斯文艺,1998(1):62-65.
被引量:3
6
谷羽,王亚民.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第一卷)[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7
[英]戴维·罗宾逊.尼采与后现代主义[M].程炼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俄]洛扎诺夫.落叶集[M].郑体武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9
[俄]洛扎诺夫.隐居及其他--洛扎诺夫随想录[M].郑体武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10
[俄]洛扎诺夫.灵魂的手书[M].方珊,何卉,王利刚选编,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黎跃进.
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几个问题[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3(5):98-103.
被引量:1
2
陈许.
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J]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2(4):51-57.
被引量:2
3
吴泽霖.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2004(3):50-56.
被引量:14
4
徐明.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评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68-75.
被引量:10
5
林精华.
俄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J]
.中国俄语教学,2002,21(4):38-43.
被引量:7
6
林精华.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一种地域化的叙述策略与功能[J]
.外国文学,2002(1):46-52.
被引量:6
7
赵丹.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俄罗斯的命运[J]
.当代外国文学,2001,22(4):75-83.
被引量:9
8
米勒德.J.艾利克森.后现代主义的承诺与危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
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0
张建华.对文化语义与美学形式的双重追寻--评维涅季克特·叶洛费耶夫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从莫斯科到彼图士基》[A].金亚娜.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文学卷第一辑[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13
1
王志敏.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流源与特征[J]
.长城,2012(2):119-120.
被引量:1
2
纪薇.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2):130-134.
3
蒋九愚,文庆.
庄子与尼采知识观之比较[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5):59-62.
4
皮野.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之开山作:《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J]
.俄罗斯文艺,2008(2):21-27.
被引量:3
5
郭卫民.
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与中国的“新小说”[J]
.理论导刊,2009(8):44-45.
6
孙捷.
科学的信仰——尼采的科学观[J]
.学理论,2010(30):115-116.
7
周丽娜.
文学符号人生大义——评《解读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符号意义》[J]
.学术交流,2011(6):207-208.
8
刘娟.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之我见[J]
.外语学刊,2012(2):135-139.
被引量:2
9
许秀云.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兴盛与没落[J]
.求索,2012(11):113-115.
10
马成昌.
赫拉克利特的隐匿诱惑——黑格尔、海德格尔与尼采的解释[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76-81.
1
缪雄平.
《大学》中道德思想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借鉴意义[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7-20.
2
徐亚.
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J]
.中国校外教育,2010(S1):254-254.
被引量:16
3
姚继中,林茜茜.
日本文学理念(六) 「伊势物语」之潇洒——「みやび」[J]
.日语知识,2010(6):35-36.
4
陈英.
与专业深度契合的工程制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2017,0(4):54-54.
被引量:1
5
吴丽伟.
关注文体特点,揭开小说教学隐含冰山[J]
.职业,2015,0(27):137-139.
6
韩经太.
道义、滋味和技艺——中国古典文学思想与新世纪文学理念[J]
.中国文化研究,2002(1):9-13.
被引量:1
7
杨裕珍.
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效果探析[J]
.校园英语,2016,0(33):30-30.
8
董学农.
论新课标下的中学文学教育[J]
.文学教育,2007(11):26-30.
9
徐国强,刘斓.
高职院校导师制探析[J]
.经营管理者,2010(17):399-399.
被引量:6
10
庄旭美.
比较文学理念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J]
.文化月刊,2007,0(4):114-115.
俄语学习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