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创意为先 多效合一——澳大利亚公益广告《蠢蠢的死法》解读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公益广告,因其与生俱来的社会效益和现实价值,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公益广告创作,因其广告主题的严肃性、现实性、社会干预性,相对局限了广告创意的发挥,常常让广告人觉得一筹莫展,成为广告创作的创意难点。但是,2013年,人们发现了公益广告的创意高地。
作者 胡晓云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
出处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20,共3页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赵毅衡.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J].文艺研究,2011(1):18-27. 被引量:67
  • 2徐瑾等:《危机与转型对话思想者第34个访谈:朱大可》,《全民反讽时代来临》,第354页,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 3[美]马斯洛等:《人的潜能与价值》,林方译,第391页,第368页,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 4王赞:《公益广告变神曲,"蠢蠢的死法"萌到你了没?》,《扬子晚报》2012年11月25日.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克里安思·布鲁克斯.《悖论语言》,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54页.
  • 2William K. Wimsatt and Cleanth Brooks, Literary Criticism: A Short History, New York: Knopf, 1957, p. 674.
  • 3索伦·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汤晨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第8页,第286页,第2页.
  • 4克里安思·布鲁克斯.《反讽:一种结构原则》,《新批评文集》,第376-395页.
  • 5Luuk Lagerwerf, "Irony and Sarcasm in Advertisements: Effects of Relevant Inappropriateness", Journal of Pragmatic.s, Vol. 39, Issue 10(October 2007), pp. 1702-21.
  • 6Linch Hutchen, Irony's Edge."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lron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p. 67.
  • 7Paul de Man, "The Concept of Irony", in Blindness and Insight: Essays in the Rhetoric of Contemporary Oiticis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3.
  • 8韦恩·布斯.《修辞的复兴:韦恩·布斯精粹》,穆雷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 9Kenneth Burke, "Four Master Tropes", Kenyon Review, Autumn 1941, pp. 421-438.
  • 10A.J. Greimas, On Meaning,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 p. xix.

同被引文献25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