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应用传统的岩石学温度压力计,对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计算.通过温压结构、岩石组合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提出该造山带由6个岩石构造单元构成.除(1)北淮阳变质带变质温压条件较低外,温度压力自北向南逐渐降低;(2)北大别变质带(900±50℃,4.5±0.5 GPa)→(3)中大别-I带(728±58℃,3.87±0.36 GPa)→(4)中大别-II带(613±48℃,3.09±0.20 GPa)→(5)南大别变质带(521±50℃,2.40±0.24 GPa)→(6)宿松杂岩带(507±48℃,1.0±0.2 GPa),峰期变质年龄也由北向南逐渐变老,从218-226 Ma→226 Ma→230 Ma→235 Ma→251 Ma.且在中大别-I,II带发现大量与南大别带属性相似的物质,确证了宿松杂岩仅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缺乏高压蓝片岩相带的记录.结合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表明,这些单元均以构造岩片型式叠置产出,具有穿时性,彼此之间被断裂所分割,这暗示大陆地壳俯冲过程中于不同深度发生拆离,结果大别造山带是由多板片的俯冲/折返而成.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145-2152,共8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825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73)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