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女性想象与早期鸳鸯蝴蝶派作家的道德认同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清末最后几年到五四新文学的大规模涌现,在近十年的时间内,鸳鸯蝴蝶派以文学史所冠名的娱乐、游戏、消遣的形态成为文坛主流,尽管他们的创作充满了趣味与休闲,并存在着佳作无法与其庞大数量相匹配的缺陷,但是通过这一时期数量众多的鸳蝴派小说,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想象与建构,却可以解读出他们对转型社会价值规范的期许以及重建的理想,这也成为他们存在的一个重要文学史意义,而论者往往将其标注为保守、封建,全盘归入旧文学的阵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简单化倾向,忽视了在五四前夜,鸳蝴派作家在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与开掘中对社会转型所作的思考。
作者 鲁毅
机构地区 济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79,共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疑古.《“出人意表之外”的事》,《晨报副刊》1923年1月10日.
  • 2蒋著超.《白骨散》..《民权素》.,1914年4月第1集..
  • 3吴双热.《孽冤镜·自序》,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90页.
  • 4康有为.《大同书》,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95,282,289,8页.
  • 5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卷一,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858页.
  • 6金一.《女界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 7徐枕亚.发刊词一.小说丛报,1914,(1).
  • 8童爱楼.《发刊词》,《自由杂志》第1期,1913年9月.
  • 9章绛.《国故论衡》,《国粹学报》第66期,1910年.
  • 10我佛山人.《(上海游骖录)识语》,《月月小说》第8号,1907年5月.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