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清末最后几年到五四新文学的大规模涌现,在近十年的时间内,鸳鸯蝴蝶派以文学史所冠名的娱乐、游戏、消遣的形态成为文坛主流,尽管他们的创作充满了趣味与休闲,并存在着佳作无法与其庞大数量相匹配的缺陷,但是通过这一时期数量众多的鸳蝴派小说,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想象与建构,却可以解读出他们对转型社会价值规范的期许以及重建的理想,这也成为他们存在的一个重要文学史意义,而论者往往将其标注为保守、封建,全盘归入旧文学的阵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简单化倾向,忽视了在五四前夜,鸳蝴派作家在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与开掘中对社会转型所作的思考。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79,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