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1980年代初期的文学公共领域与创作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缺乏成熟的市民社会的根基决定了1 9 8 0年代初期的文学公共领域其实只具有公共领域的幻象,这时的公共领域仍是单一地表征国家公共权力的代表型公共领域。文学话语被纳入政治话语的权威系统之中,通过对意识形态话语的转述,把一般的个体人生经历转化为社会化的宏大叙事。
作者 杨永明
出处 《求索》 CSSCI 2013年第7期137-139,共3页 Seeker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陶东风.文学公共领域的价值规范.上海文学,2009,(6):85-85.
  • 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 3时间,精神的田园--"东方之子"学人访谈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36-38.
  • 4马达.《伤痕》发表前后[J].湖北档案,2005(1):74-75. 被引量:9
  • 5周扬.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J].文艺报,1979,(12).
  • 6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J].上海文学,1979,4.

共引文献274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