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旧之争”与中国新诗文体观的建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学革命发生后,摆在新诗面前一个迫切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是对于新诗之"新"质的甄别。新诗何以被称为"新"诗?"新"诗不同于"旧"诗的质素到底有哪些?新诗如何超越旧诗而成为一种新的文体?面对"旧诗人"的质疑和"新诗人"的困惑,新诗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一种自我身份的确认之旅——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新旧分辨工作。可以说,新旧之辨伴随着新诗成长的每一个年轮,直到现在,这种文体认同的建构工程仍然没有完成。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75,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胡适.《谈新诗》.《胡适文集》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页.
  • 2闻一多.《<冬夜>评论》,《闯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2页.
  • 3朱自清:《诗的语言》《朱自清全集》(8),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38页.
  • 4《在古典语境中建立“新诗”观念》,《文学评论丛刊》第13卷第1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9-146页.
  • 5郭沫若:《沫若诗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19页,第30页.
  • 6刘延陵.美国的新诗运动[J].诗,1922,(1).
  • 7李广田:《论新诗的内容和形式》《中国现代诗论》(上),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第433页.
  • 8戴望舒.《望舒诗论》,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上编),花城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161页.
  • 9陈梦家:《诗的装饰和灵魂》《梦甲宝存文》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20页.
  • 10李健吾.《<鱼目集>-卞之琳先生作》,《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共引文献4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