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48,共15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二级参考文献5
-
1. .中国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
-
2邓贤贵,黄川友.金沙江泥沙输移特性及人类活动影响分析[J].泥沙研究,1997,22(4):37-41. 被引量:7
-
3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市场化改革是减负关键[J].领导决策信息,1998,0(46):11-11. 被引量:4
-
4谢标,杨永岗.贵州省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及人为活动的影响——以息烽县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4):12-16. 被引量:14
-
5胡鞍钢.知识与发展:中国新的追赶策略——写于建国50周年[J].管理世界,1999,15(6):7-24.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158
-
1吕天赦.论中国中西部体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4):1-4. 被引量:1
-
2薛俊波.基于DEA的区域效率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S1):168-171. 被引量:4
-
3胡鞍钢,温军.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0-58. 被引量:22
-
4张吉鹏,吴桂英.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J].世界经济文汇,2004(4):60-81. 被引量:84
-
5王为民,邵云飞,唐小我.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3):28-32. 被引量:3
-
6刘磊,万迪昉,梁玲利.军事工业的技术外溢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J].中国软科学,2004(7):122-126. 被引量:6
-
7杨忠泰.解析陕西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现象的深层原因[J].理论导刊,2004(9):47-49. 被引量:1
-
8杨忠泰.解析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对称现象的深层原因——以陕西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1):143-145. 被引量:4
-
9李新安.加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20-23. 被引量:3
-
10胡鞍钢,温军.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J].民族研究,2001(3):12-23. 被引量:83
同被引文献315
-
1周怡.社会情境理论:贫困现象的另一种解释[J].社会科学,2007(10):56-62. 被引量:20
-
2李实,John Knight.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J].经济研究,2002,37(10):47-58. 被引量:120
-
3吴群刚.西部经济结构:以大调整促大开发[J].瞭望,2000(44):10-19. 被引量:3
-
4高建勋,霍德,高正伟,戚甫娟,刘秀清,杨毅,金磊.论坛:“我看西部大开发”之“西部开发与教育问题”——教育:西部发展的命脉[J].中国青年研究,2001(1):28-34. 被引量:3
-
5周毅.贫困经济学与人口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1999,14(1):25-38. 被引量:6
-
6温军.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演变与评价[J].民族研究,1998(6):13-26. 被引量:32
-
7索郎嘉措.试论西藏农业向“三高”的转换[J].西藏研究,1996(3):23-27. 被引量:4
-
8周大鸣.西藏经济发展两题[J].民族研究,1997(1):57-64. 被引量:5
-
9廖伯琴.传统科技与民族现代化[J].民族研究,1997(5):9-18. 被引量:18
-
10冯海发,李溦.工业化的成长阶段与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调整[J].学习与探索,1991(6):56-6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51
-
1黎志成,陈雪,胡斌.试论西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J].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355-358. 被引量:2
-
2王银梅,李龙.简论城镇化及其背景下的违法犯罪问题——以宁夏为样本进行的分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6):28-32. 被引量:1
-
3张宏业.人力资本积累与西部经济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28-32. 被引量:2
-
4温军.西藏现代化新战略[J].西藏研究,2001(2):85-91. 被引量:4
-
5胡鞍钢,温军.西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下)[J].中国藏学,2001(2):108-124. 被引量:8
-
6胡鞍钢,温军.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J].民族研究,2001(3):12-23. 被引量:83
-
7伏晓东.我国西部教育投入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2-17. 被引量:4
-
8叶普万.全球视野内的中国贫困问题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4):10-13.
-
9胡洁,郭全中.人力资本与统筹区域发展[J].兰州学刊,2005(2):91-92. 被引量:1
-
10马仁菊.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及反贫困对策[J].兵团党校学报,2005(3):30-3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62
-
1刘振,徐立娟.走向生活世界:后脱贫时代反贫困社会工作的范式转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8(3):120-127. 被引量:9
-
2张新颖,周宽,包秀琴.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研究综述及展望[J].理论研究,2024(3):74-80.
-
3王原雪,张晓磊,张二震.“一带一路”倡议的泛区域脱贫效应——基于GTAP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20,0(3):80-93. 被引量:8
-
4马应超.西北民族地区开发研究与实践述评[J].甘肃农业,2004(9):108-109. 被引量:1
-
5牛冲槐,唐朝永.中国区域人才聚集力比较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7,22(S1):138-140. 被引量:23
-
6张贡生,许菁.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我们将做何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6):7-9. 被引量:1
-
7王保乾.论基础设施与西部民族区域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05,25(5):58-62. 被引量:2
-
8黎志成,陈雪,胡斌.试论西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J].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355-358. 被引量:2
-
9刘雨林.论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J].西藏发展论坛,2008(3):16-19.
-
10姚爱琴.论小康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以甘肃为例[J].西部法学评论,2006(1):176-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