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系籼杂双季双抛双优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示范片实施基本情况 两系籼杂双季双抛双优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片设在桐城市新渡镇柏年村,属内河圩区,土壤为沙泥田,有机质含量为2.3%,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105mg/kg,9.2mg/kg和63mg/kg,pH值为6.5。示范片面积为28.1公顷,灌排条件较好。两系籼杂组合:早稻为香两优68,晚稻为培两优288,种子均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作者
江兴明
琚为民
蒋文生
刘劲松
程小泼
昂盛福
朱永丰
熊忠炯
谢世秀
机构地区
桐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庆市农科所
出处
《安徽科技》
2000年第10期30-32,共3页
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两系籼稻
双季双抛栽培技术
配套技术
产量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
1
郭红明,潘云洪.
双季稻双机双抛双千集成技术[J]
.农业网络信息,2008(3):161-162.
被引量:1
2
龙丘陵,李祖章,刘光荣,孙刚,杨忠保.
不同秧龄对双季稻早衰的影响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10-12.
被引量:5
3
陈建明,卢王印,傅松福.
双季稻双机双抛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86-8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周正春,周爱珠,张玉屏,朱德峰.
不同秧龄双季双抛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3,19(2):35-3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叶世青.
赣南早稻早熟品种的秧龄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基层农技推广,2021(4):4-6.
被引量:2
2
钟蕾,黄文赟.
不同旱控育秧方式对杂交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生物灾害科学,2014,37(2):114-118.
3
李阳,程建平,赵锋,汪本福,陈少愚.
不同播期及秧龄对机械栽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35(6):52-57.
被引量:5
4
徐相明,顾品强,候稚群,过霁冰,郭萱昊,王玲燕,朱峰.
上海市奉贤区2015年秋季稻麦收种严重延误的气象因子分析及避灾对策[J]
.上海农业学报,2017,33(2):31-36.
被引量:5
5
周兵.
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20,0(9):12-14.
被引量:6
6
周兵.
不同栽培模式对沿江平原双季稻周年产量效益和资源利用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20,26(4):72-76.
被引量:6
1
李华,彭小松,贺晓鹏.
双超双抛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15,33(2):11-13.
被引量:2
2
赵湘群.
水稻“双超双抛”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16,28(12):77-77.
3
林华,李秀棋,王铁忠,吴树业.
双季双抛栽培技术的研究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1999,15(2):40-41.
被引量:2
4
温怀楠,朱光.
双季稻“双抛”高产配套技术分析[J]
.嘉兴农业,1998(1):8-11.
5
温怀楠,朱光,陶献国.
双季稻“双抛”高产配套技术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1998(3):6-10.
6
郑三豹,陆朝勇.
水稻双季双抛示范总结[J]
.温州农业科技,1998(3):29-30.
7
白朴,吴朋喜.
双季杂交稻双抛双千斤栽培技术[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0(1):22-23.
8
桐乡市水稻“双抛”示范小结[J]
.嘉兴农业,1997(1):26-26.
9
昂盛福,谢世秀,熊忠炯,杨咸候,虞晨辉,胡光,吴海波.
双季两系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报[J]
.杂交水稻,1999,14(6):25-27.
被引量:8
10
黄兴作,蓝开玉,朱学燕,古赞平,钟贞华.
双季超级稻双抛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5,35(2):29-29.
安徽科技
200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