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晚稻区试品种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闽清县晚稻10个区试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宜优9193的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最大,与目标品种关系最密切,建议续试;对照宜优673的关联度次之;新组合福香1优727、野香优008的加权关联度居第3、4位,与对照相近,与目标品种关系较为密切,建议续试;其余新组合加权关联度较小,与目标品种相差较远。
作者
陈明章
机构地区
福建省闽清县种子管理站
出处
《中国种业》
2013年第9期73-76,共4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关键词
晚稻区试品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
综合评价
分类号
S511.3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1
洪德峰,唐振海,马毅,杨梅,张同庆,马俊峰,张学舜.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玉米新品种[J]
.耕作与栽培,2012,32(4):8-8.
被引量:2
2
李亚敏,邵秋红,安浩军,张雪花,杨凤书.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冬小麦品种选育中的应用[J]
.中国种业,2007(8):43-44.
被引量:5
3
蔡为铭.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几个再生稻品种[J]
.福建农业学报,2012,27(4):324-328.
被引量:6
4
王昌华,张燕之,郑文静,赵家铭,滕国锋.
辽宁省中熟水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7(5):13-15.
被引量:6
5
方亮,杨明.
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水稻品种资源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08,49(5):22-2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姜照伟,卓传营,林文,郑景生,李义珍.
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2):8-9.
被引量:13
2
黄峰,郑天存,殷贵鸿,韩玉林,杨光宇,李新平,杨朝福,李亚.
冬小麦杂优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种子,2004,23(7):65-66.
被引量:19
3
李义珍,黄育民,陈子聪,蔡亚港,黄海明.
再生稻丰产技术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1991,11(1):1-12.
被引量:35
4
徐正进,陈温福,孙占惠,张树林,刘丽霞,周淑清.
辽宁水稻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及其与结实性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963-967.
被引量:50
5
高翔,宁锟,杜联盟,宋哲民.
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研究[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4(2):40-41.
被引量:31
6
俞金龙.
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小麦产量结构分析[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5(6):40-41.
被引量:10
7
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杨守仁.
水稻直立穗性状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26(4):335-341.
被引量:57
8
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被引量:621
9
宫万明,何文安,邓少华,贾恩吉.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7-10.
被引量:22
10
卓传营.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超高产特性及调控技术[J]
.福建农业学报,2006,21(2):89-94.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18
1
洪德峰,任转滩,马毅,张学舜.
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玉米新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4):14-16.
被引量:11
2
刘运霞,王晓武.
我国花椰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J]
.北方园艺,2010(19):218-220.
被引量:10
3
梅雷,姚金萍,祖竣,刘知圣.
豫南平原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农学学报,2011,1(3):9-12.
被引量:2
4
刘清国,刘凡值,欧珍贵,王晓敏,张可元.
贵州麻疯树新品系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J]
.福建林业科技,2011,38(4):26-29.
被引量:2
5
刘军,解文孝,宋美茹,吴勇贤.
辽宁省2008年水稻区域试验中晚熟A组各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2(5):40-42.
6
钟秋瓒,陈荣华,方先兰,申昌优,易克阳,何水得,陈有兴.
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在花生引种试验上的应用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1):11-14.
被引量:6
7
杨海清,李忠海,张慧,付湘晋,钟海雁,李文清.
以左旋芳樟醇为主要原料配制复方精油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3):112-114.
被引量:8
8
金振辉.
三种分析方法在海带性状评价中的综合应用[J]
.福建水产,2013,35(6):429-433.
被引量:1
9
王映红,董昀,程兰兰,蒋志凯,马华平,付亮.
新麦系列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2):32-35.
被引量:14
10
田兵,冉雪琴,薛红,谢健,陈彬,武玉祥,王嘉福,王啸.
贵州42种野生牧草营养价值灰色关联度分析[J]
.草业学报,2014,23(1):92-103.
被引量:87
同被引文献
27
1
尹利,逯晓萍,傅晓峰,李美娜,郭建.
高丹草杂交种灰色关联分析与评判[J]
.中国草地学报,2006,28(3):21-25.
被引量:91
2
邓聚龙.农业系统灰色理论与方法[M].济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邓聚龙.灰色系统与农业[J].山西农业科学,1983(3):34-37.
4
邓聚龙.农业系统灰色理论与方法.济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
朱彦辉,田丰存.
鲜食糯玉米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3-24.
被引量:5
6
王士梅,朴钟泽,朱启升,张建明,李培德,沈为民.
水稻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综合评价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67-4469.
被引量:19
7
姜永平,吴春芳,刘水东.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鲜食大豆区试结果分析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9):221-223.
被引量:26
8
成雪峰,张凤云.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夏大豆育种上的应用[J]
.大豆科学,2009,28(1):31-35.
被引量:18
9
邵根成.
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在玉米区域试验品种评价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2):5-7.
被引量:18
10
孙健敏,高小丽,柴岩.
灰色关联多维综合评判在小豆区域试验品种评价中的应用[J]
.种子,2009,28(10):83-8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姜翠棉,徐东旭,高运青,任红晓,尚启兵,常玉霞,石俊春.
小豆品种资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2014,18(2):25-28.
被引量:9
2
胡其明,赵同贵,邓伟.
杂交水稻新品种综合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种子,2015,34(7):90-94.
被引量:15
3
顾啸,陆铭昌,金菊花,徐建军.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上海市松江区水稻新品种综合评价[J]
.中国种业,2016(10):35-3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刘振兴,周桂梅,陈健,李秋艳.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小豆品种综合评价[J]
.农学学报,2015,5(9):57-63.
被引量:16
2
雄奴塔巴.
第四轮国家青稞品种区域试验在拉萨点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西藏科技,2016(11):9-12.
3
陈燕华,罗高玲,李经成,蔡庆生.
13个小豆新品系在广西地区的引种试验[J]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1):1844-1848.
被引量:8
4
张本瑜,师尚礼.
73份俄罗斯百脉根的营养价值和相对饲喂价值的评价[J]
.草原与草坪,2017,37(1):67-78.
被引量:17
5
崔艳超,胡文冉,朱改芝,屈喜军.
覆膜滴灌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19(9):103-108.
被引量:3
6
姚明久,程明军,何光武,张瑞珍,曾洪光,李元华,严东海.
9个燕麦品种在成都平原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分析[J]
.四川畜牧兽医,2018,45(1):24-26.
被引量:10
7
高运青.
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2018,22(3):70-74.
被引量:6
8
薛晨晨,李春,张炯,胡筑兵,张勤雪,袁星星,顾和平,陈新.
江苏省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770-1773.
被引量:4
9
杨雷,李莉,董辉,季文章,杨莉.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优良草莓新品种(系)[J]
.江西农业学报,2018,30(12):47-50.
被引量:6
10
杨怡君,许志红.
评价CJ20系列接触器动态性能之数据类型的适用性[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2):210-215.
被引量:1
1
罗湘宁.
利用高稳系数法综合分析玉米新品种的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08,49(6):36-36.
被引量:2
2
崔平,李雅华,潘荣.
甜菜优异种质主要性状的稳定性分析[J]
.中国糖料,2000,22(4):23-27.
被引量:5
3
胡成成,陈林,银永安,赵双玲,刘小武,朱江艳.
膜下滴灌水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J]
.中国稻米,2016,22(6):76-79.
被引量:5
4
刘海燕.
利用高稳系数法综合分析玉米新品种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3,11(1):37-38.
被引量:30
5
丰大清,刘祥臣,乔利,余贵龙,李平.
豫南稻区再生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J]
.中国稻米,2014,20(6):14-17.
被引量:4
6
姜成英,苏瑾,陈炜青,吴文俊,赵梦炯,赵海云.
油橄榄栽培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J]
.中国果树,2012(1):18-21.
被引量:7
7
王伦旺,李翔,唐仕云,方锋学,黄海荣,何为中,蓝桃菊.
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桂糖38号的选育[J]
.中国糖料,2013,35(2):1-3.
被引量:5
8
夏友霖,赖明芳,崔富华.
花生品种丰产性、早熟性、耐旱性评价[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2):25-27.
被引量:3
中国种业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