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处理方式对甘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约有15种,中国有10种。甘草属植物用途广,是干旱地区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种优良冬春牧草,茎叶为饲料.同时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作用。甘草以根和根茎入药,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同时在食品及轻工业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作者
张余鹏
机构地区
兵团第八师一四九团
出处
《农村科技》
2013年第9期61-62,共2页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甘草属
种子发芽
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态平衡
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
土壤结构
保持水土
分类号
S567.71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61
1
李得禄,尉秋实,张进虎,何芳兰,严子柱.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0-34.
被引量:13
2
李晓瑾,杨卫东,文浩.
简析新疆甘草资源现状[J]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4(2):26-29.
被引量:23
3
孙志蓉,王文全.
我国甘草资源供求分析[J]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8):35-39.
被引量:20
4
田茂忠,孙子亮.
甘草种子处理方法[J]
.中药材,1994,17(10):6-7.
被引量:2
5
陈艳宇,胡朝华.
不同处理方法对野生牧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
.种子科技,2006,24(1):42-44.
被引量:14
6
孙群,杨力钢,王建华,孙宝启.
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检测方法研究(简报)[J]
.草地学报,2007,15(2):190-192.
被引量:9
7
贾彩凤,李艾莲.
我国药用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7,38(4):633-636.
被引量:39
8
晋小军,蔺海明,邹林有.
不同处理方法对甘草、柴胡、黄芪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07,24(7):40-42.
被引量:14
9
初艳.
刺果甘草种子发芽试验初报[J]
.特产研究,2007,29(3):33-34.
被引量:4
10
汤涛,周青平,李玉玲.
黄花棘豆种子发芽试验条件研究[J]
.种子,2007,26(9):33-3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6
1
赵丽,李永平,王创云,郭虹霞,王陆军,王晋,侯雅静,韩彦青,孙迪.
山西省乌拉尔甘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6):573-575.
被引量:2
2
青梅,俞腾飞,徐为峰,于娟,李海华.
不同产地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率及出苗率的测定[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3):53-56.
被引量:6
3
张义,毛培胜,苏红田,高秋,王梅娟,李曼莉.
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发芽条件筛选与标准化的研究[J]
.种子,2015,34(10):17-23.
被引量:6
4
高素芳,李金田,杜弢,张延红.
甘草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J]
.种子,2016,35(2):106-109.
被引量:2
5
郭慧佳,施露,王文端,侯俊玲.
脉冲辐射与表面活性剂处理对甘草种子发芽的影响[J]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103-106.
6
蒋玉婷,许华杰,闫松显,王家秀.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酒用高粱品种“红樱子”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种子,2022,41(10):108-1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周赟,张林平,刘艳.
盐胁迫对甘草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2017,45(2):1-6.
被引量:2
2
田宏,王志勇,张鹤山,熊军波,刘洋.
不同温度下美丽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特性[J]
.种子,2017,36(7):73-75.
被引量:6
3
安钰,李明,李生兵,张清云,刘华.
不同处理对甘草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J]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9):1287-1290.
被引量:3
4
刘晓兰,孙悦,李彦慧.
赤霉素对野火球种子萌发的影响[J]
.河北林果研究,2017,32(3):312-316.
被引量:3
5
王进明,顾淑琴.
育苗方式对甘草种苗质量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8,35(1):133-139.
被引量:6
6
陈志宏,李新一,洪军.
我国草种质资源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草业科学,2018,35(1):186-191.
被引量:26
7
王柱华,刘俊男,杨子祥,赵宇,蔡红,陈海如.
云南蔓草虫豆丛枝植原体16S rDNA和secY基因序列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5):826-835.
被引量:5
8
郑雷,李玛,李云,邱斌.
七叶莲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研究[J]
.种子,2018,37(12):121-124.
被引量:2
9
田晓,刘静波,张义勇,李艳萍.
外源激素对软枣猕猴桃扦插促根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3):19-23.
被引量:12
10
薄颖异,张玥辉,杨柳,崔洁,王文全,侯俊玲.
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2):145-151.
被引量:3
1
任林,田靖.
甘草人工栽培技术[J]
.内蒙古林业,2009(4):38-39.
被引量:5
2
车清明.
我国甘草的分布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31(2):75-77.
被引量:9
3
沙发.
“90后”女孩候柏新爱上种草药 创业做品牌[J]
.教育视界,2016(26):41-43.
4
肉孜完古力.阿布都合巴尔.
甘草种子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技,2009(4):12-13.
被引量:4
5
赵艳芬,潘伯荣,童莉,王瑛,田村幸吉.
3种甘草种子苗和根茎苗在同一生境下的生长差异[J]
.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2):5-7.
被引量:2
6
贺访印,刘世增,石叶青,纪永福.
民勤荒漠绿洲边缘甘草的人工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6(11):33-34.
7
甘草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J]
.技术与市场,2006,13(10A):17-18.
被引量:1
8
张静,胡代琼,刘三侠,吴俊伟.
常见甘草品种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31(1):23-27.
被引量:25
9
王建伟.
玉门垦区甘草的人工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2010(1):75-76.
10
康红军,张秋霞.
甘草高产栽培法[J]
.农民致富之友,2005(1):14-14.
农村科技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