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地质》
2000年第3期184-186,共3页
Jiangsu Geology
参考文献44
-
1李毓尧 李捷 朱森.宁镇山脉地质志[J].地质研究所集刊,1935,(11).
-
2程裕淇 沈永和.江苏江宁方山之第三纪火山岩[J].中国地质学会志,1948,28(3).
-
3李立文.我系在方山发现“中新马”化石的经过及其意义[J].南师校刊,1956,(6).
-
4周明镇 胡长康.南京方山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J].古生物学报,1956,4(4).
-
5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新生代地层总结报告[J].地质论评,1959,19(12).
-
6李立文 方邺森.南京浦镇附近中新统地层的发现[J].科学通报,1964,(8).
-
7李立文 方邺森.南京附近的古砾石层[J].地质论评,1965,23(2).
-
8周明镇 王伴月.江苏南京浦镇及泗洪下草湾中新世脊椎动物化石[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4,8(4).
-
9李传夔.南京方山中新世仓鼠化石[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1(1):67-75.
-
10毕治国 于振江 邱占祥.南京附近哺乳动物化石和上第三系的划分[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15(2).
二级参考文献29
-
1李立文.雨花石中的化石[J].化石,1993(2):14-15. 被引量:2
-
2姚兆奇,刘陆军,李成栋.江苏大羽羊齿植物群中的辉木化石[J].古生物学报,1994,33(5):604-619. 被引量:2
-
3林水龙,地层学杂志,1980年,4卷,2期
-
4许冀泉,科学通报,1980年,25卷,11期
-
5方邺森,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3期
-
6李立文,地层学杂志,1981年,5卷,1期
-
7刘德明,古生物学报,1987年,26卷,3期,345页
-
8刘德明,色谱,1987年,5卷,2期,105页
-
9李立文,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2期,89页
-
10李立文,地层学杂志,1985年,9卷,1期,53页
共引文献109
-
1李学民.凹凸棒石粘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47-49. 被引量:5
-
2伊继雪,朱丽东,姜永见,叶玮,袁双,李凤全,张明强,冯义雄,李建武.第四纪加积型红土与下蜀黄土理化特征比较[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29(2):123-130. 被引量:9
-
3王金权.论化石氨基酸外消旋比率与纬度的梯度相关关系[J].古生物学报,1993,32(6):773-779.
-
4陈天虎,彭书传,黄川徽,史晓莉,冯有亮.从苏皖凹凸棒石粘土制备纯凹凸棒石[J].硅酸盐学报,2004,32(8):965-969. 被引量:53
-
5林家骏,吴芯芯,郑乐平.长江中下游典型下蜀土剖面成分对比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4,32(2):31-35. 被引量:12
-
6彭书传,黄川徽,陈天虎,冯有亮,王诗生.盐酸活化纯凹凸棒石吸附Cr^(3+)的性能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6):611-614. 被引量:14
-
7唐善普,徐春明,张于.宜兴市南部山区边缘断裂特征及其对线路工程的制约性[J].公路,2005,50(3):65-68.
-
8毛龙江,李亚兵,王计平,贾耀锋,邹欣庆.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土壤粒度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25(2):127-132. 被引量:8
-
9郑祥民,严钦尚.末次冰期苏北平原和东延海区的风尘黄土沉积[J].第四纪研究,1995,15(3):258-266. 被引量:37
-
10熊飞,尹琳,蔡元峰,李真,赵波,郁新丰.凹凸棒粘土中坡缕石的内标法X衍射定量分析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5,11(3):453-458.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15
-
1曹光杰,王建,屈贵贤.南京长江大桥附近长江古河谷的形成及沉积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1):66-69. 被引量:7
-
2胡存礼,王润华,杨献忠,杨祝良,袁平,魏乃颐.南京仙林地区中更新统红色粘土的磁性地层学特征[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6,27(4):255-260. 被引量:2
-
3[3]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报告[R].南京: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987:18-19.
-
4蒋斯善 昂潮海 杨惠成等.南京市秦淮河古河道及沉积物时代的初步研究[J].地质学报,1986,(1):89-101.
-
5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宁镇山脉地质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
6蔺文静,刘志明,王婉丽,王贵玲.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J].中国地质,2013,40(1):312-321. 被引量:252
-
7张强,朱诚.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3):241-246. 被引量:6
-
8张作宏,王军成,戴康明.CSAMT在沿海围垦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4,38(4):680-683. 被引量:24
-
9陈进宝,苏金宝,陈娟,张作宏,杨春光,曹勇.物探方法在江苏赤山湖地热井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4,38(6):1172-1175. 被引量:13
-
10陈锋,刘涛,顾新鲁,吕阳,贺根义.新疆地热水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J].西部探矿工程,2016,28(2):144-148.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刘清文,车灿辉.长江漫滩复杂地层条件下超大超深基坑降水设计[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3,40(5):54-59. 被引量:20
-
2车灿辉,张智博,刘实.南京长江漫滩地区某深基坑突水原因分析及治理[J].岩土工程技术,2014,28(4):183-187. 被引量:17
-
3王果,裴潇湘.地铁常用隧道杂散电流场三维有限元模拟[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11(6):85-91. 被引量:8
-
4郭立华.长江漫滩高承压水超深基坑分区组合式降水关键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5,0(9):101-102. 被引量:1
-
5吕恒柱,鲁松,丁昕.南京河西软土地区基础工程事故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39(11):139-143. 被引量:1
-
6吕恒柱,鲁松,丁昕.南京河西软土地区基础设计的几点认识[J].土工基础,2018,32(4):393-396.
-
7徐洪钟,崔文森,胡文杰.南京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性状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38(4):599-607. 被引量:19
-
8徐洪钟,孙鹏鹏,崔文森,孙义杰.南京地铁基坑支护结构的MSD综合刚度及变形预估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4):907-912. 被引量:8
-
9竺新强,马强.长江漫滩抽水试验与水文地质参数计算[J].地质学刊,2019,43(2):315-321. 被引量:8
-
10田逸凡,李建三,易宏,刘振斌.地铁轨道参数及周围环境对埋地管道保护电位影响的ANSYS分析[J].河北工业科技,2021,38(2):77-84.
-
1邵家骥,黄姜侬,杨忠元,刘志平.南京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期次、层序及时代[J].地质论评,1989,35(2):97-106. 被引量:20
-
2邓少格,钟中,姚雪峰,张柽柽.2009年7月6~7日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J].科技信息,2011(3).
-
3吴孝祥.江苏雨淞分布概况及南京地区雨淞与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1994,14(3):267-274. 被引量:5
-
4周鹏,常兰,李鹏,徐强君,张成伟.WRF模式在南京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11,31(5):598-603. 被引量:6
-
5陆建华,王斌,胡伍生.利用BP神经网络改进电离层短期预报模型[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7,34(1):1-4. 被引量:17
-
6宋大伟,张发明,韩新捷,刘志强.基于FLAC^(3D)对含软硬岩互层边坡的变形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2):86-90.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