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教师教育观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和学生知识的先行者 ,其教育观念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创造性素质的现状 ,阐述了教师教育观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
作者
王晓燕
楼成礼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8-80,共3页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教育观
创新素质
教师
大学生
分类号
G64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4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7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聂衍刚.
论教育的创造性与创造性教育[J]
.教育研究,1999,20(9):16-19.
被引量:43
2
马志忠.
关于大学生创造性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
.未来与发展,1999,20(4):53-55.
被引量:17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4-19.
被引量:168
4
齐梅.
素质教育与创造性教学[J]
.教育研究,1999,20(5):43-45.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
267
1
刘青.
生活即教育 游戏即成长——浅谈幼儿课程活动游戏化、生活化[J]
.新智慧,2020,0(4):115-115.
2
王浩.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练兴趣策略[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13):74-75.
被引量:3
3
王守忠,田官贵.
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塑造[J]
.经济师,2006(6):121-122.
被引量:1
4
蒙兴灿.
师范英语专业开设“综合素质实践课程”的设想[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56-60.
5
闫江涛.
论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18):48-50.
被引量:3
6
徐惠,王志祥.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之我见[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243-243.
7
李燕.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z1):44-46.
被引量:2
8
余嘉颖.
试论创造教育[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z1):79-81.
9
许星鸿.
《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文教资料,2007(2):147-149.
被引量:2
10
李秋玲.
武术运动对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2):67-68.
同被引文献
7
1
潘慧春.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途径[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3):42-43.
被引量:1
2
魏银霞,黄冰.
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思路[J]
.高教论坛,2004(3):98-100.
被引量:7
3
游映玖,刘华琛.
当前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J]
.长江论坛,2005(5):62-63.
被引量:1
4
林德河.
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7(3):45-48.
被引量:11
5
郑健龙.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教育观、人才观及质量观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3):9-12.
被引量:25
6
曾振平,沈振锋.
论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7-120.
被引量:20
7
姚利民.
打破教学改革坚冰 创新高校教学方法[J]
.中国高等教育,2010(8):40-42.
被引量:69
引证文献
1
1
刘法贵,王晓强.
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教师教育观的认识和思考[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145-14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晓红,孙陆梅.
在高校大众化教育形势下搞好教学工作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2(30):113-114.
2
张克新,纪燕.
财经类地方院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100-101.
被引量:1
1
杨焕平.
谈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实效[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4):60-60.
2
赵珺.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07,0(10):47-48.
3
许剑.
研培结合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J]
.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0(4):10-10.
4
李凤翔.
从“精英型”走向“大众化”——谈“中学美术新课标”下教师教育观的转变[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202-202.
5
赖波.
中学英语教学与课题研究[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8,0(20):45-45.
被引量:1
6
吴庭铿.
试析“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师的作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2):121-122.
7
彭运珍.
注重操作好处多——读《手脑并用 发展思维》有感[J]
.湖北教育,1999,0(9):19-19.
8
谢海燕.
让微格成为培育教学反思的“温室”——美国两种教师教育观对师范生微格训练的启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0(4):15-17.
被引量:2
9
陈志鼎,曾洁华.
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4):49-51.
被引量:7
10
曹丽红.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成才之路,2007,0(11):10-11.
被引量:2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