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如何提高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是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需要做到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精细农业相结合,以推广高产、抗病玉米杂交种为突破口,增加物质投入和种植密度,改进施肥和灌溉技术,扩大覆盖膜栽培面积和改革耕作制度综合组装实用技术,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和栽培措施的综合效益。本文主要从整地、选种、施肥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我国玉米产量的技术措旌。
作者
田龙
机构地区
望谟县大观乡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大科技》
2013年第19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提高
玉米栽培
增产技术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陈传永,侯玉虹,孙锐,朱平,董志强,赵明.
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J]
.作物学报,2010,36(7):1153-1160.
被引量:189
2
陈国平,王荣焕,赵久然.
玉米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模式及关键因素分析[J]
.玉米科学,2009,17(4):89-93.
被引量:110
3
张永科,王立祥,杨金慧,梁德俊,王秀林,郗洛延.
中国玉米产量潜力增进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267-269.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陈绍江.
P群种质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4,12(2):10-12.
被引量:41
2
任转滩,马毅,李合新,李汉忠.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来源及其利用途径[J]
.玉米科学,2004,12(2):30-33.
被引量:27
3
张永科,孙茂,张雪君,何仲阳,马永平.
玉米高产潜力开发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3):76-79.
被引量:7
4
张永科,黄文浩,何仲阳,马永平.
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4):98-103.
被引量:31
5
胡昌浩,董树亭,岳寿松,王群瑛,高荣岐,潘子龙.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1):63-69.
被引量:141
6
沈秀瑛,戴俊英,胡安畅,顾慰连,郑波.
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光截获及产量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3):246-252.
被引量:126
7
彭泽斌,刘新芝.
1992年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2):97-99.
被引量:14
8
周跃东,易念游,吴昊.
高产玉米的叶片生长规律和生理特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2(2):212-217.
被引量:12
9
赵久然.
超级玉米指标及选育模式[J]
.玉米科学,2005,13(1):3-4.
被引量:102
10
沈秀瑛,戴俊英,胡安畅,徐世昌.
玉米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养分和水分及产量关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4,2(3):56-60.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314
1
高杰,李青风,李晓荣,封广才,彭秋.
贵州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特性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2020(1):41-46.
被引量:2
2
张慧,钱欣,高英波,薛艳芳,王庆成,刘开昌,李宗新.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和冠层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4):23-29.
被引量:6
3
李峰,闫秋艳,鲁晋秀,杨峰,董飞,王苗,贾亚琴.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11):8-15.
被引量:13
4
贾燕风,魏党振,李保托.
玉米新品种锦绣26的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分析[J]
.基层农技推广,2023(9):13-18.
5
孙永霞.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郑单136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J]
.基层农技推广,2023(3):28-31.
被引量:1
6
柯福来,马兴林,黄瑞冬,王传海,徐安波.
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J]
.玉米科学,2010,18(2):65-69.
被引量:25
7
张海艳.
玉米子粒发育的粒位效应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4):93-95.
被引量:6
8
王彩彩,陶洪斌,王璞,戴明宏.
前期控氮对夏玉米产量、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5):99-104.
被引量:4
9
MI GuoHua,CHEN FanJun,WU QiuPing,LAI NingWei,YUAN LiXing,ZHANG FuSuo.
Ideotype root architecture for efficient nitrogen acquisition by maize in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s[J]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0,53(12):1369-1373.
被引量:40
10
陈鹏飞,陶洪斌,王存凯,孟祥盟,王璞.
吉林省东部地区种植密度对玉米物质积累和灌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3,28(S1):125-130.
被引量:3
1
龚明楷.
在增加密度为核心基础上集成推广玉米高产创建技术体系[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157-158.
被引量:2
2
孙立纲,宋贵庆.
麦豆主产区机械化生产“261”综合组装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
.农机化研究,1991,13(1):9-12.
被引量:1
3
刘淑娟.
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1):179-179.
4
王树春,董万林.
北丰金冠花生寒地覆膜高产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2002(2):39-39.
5
蒋彭炎.
栽培技术的综合组装及其整体功能[J]
.中国稻米,1996(3):36-38.
被引量:1
6
王益坤.
免耕稻草覆盖与翻耕小弓棚种植马铃薯效果比较[J]
.杭州农业科技,2006(4):38-39.
7
郑艳玲,苗得雨,邵彦宾.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现代化农业,2008(4):43-44.
8
张卓,牛延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J]
.新农村(黑龙江),2013(8):150-150.
9
易维希,李一平,任泽民.
湖南吨粮田开发的综合组装与增产增效机制[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16(4):259-263.
被引量:1
10
张金帮,孙本普.
适时麦地膜覆盖栽培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64-6165.
大科技
2013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