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记忆的伊始——《我底记忆》与戴望舒创作风格的形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底记忆》是诗人戴望舒出版的第一部诗集,预示了诗人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跋涉于诗歌创作征途。本文从这部诗集具体作品入手,分析诗人创作风格的形成特点,并注重从诗人对新诗音乐成分的反叛,对爱情题材的重视和诗情的表达等方面进行阐释。
作者
王瑶
机构地区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84-86,共3页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戴望舒
《我底记忆》
反叛
创作风格
分类号
I22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余光中.评戴望舒的诗.名作欣赏,1992,(3).
2
杜衡.望舒草序[A].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2.
3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3.
4
戴望舒.望舒诗论[A].戴望舒全集:散文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5
孙作云.论现代派[A].中国现代诗论[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225.
6
朱光潜.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A].中国现代诗论[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247.
共引文献
7
1
罗振亚.
“界碑”的还原与凸显——评刘保昌的《戴望舒传》[J]
.社会科学战线,2007(6):309-310.
被引量:1
2
梅启波.
戴望舒诗歌的民族化走向[J]
.学术论坛,2007,30(12):148-152.
被引量:1
3
王布新.
论戴望舒诗歌抒情自我的嬗变[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5):75-79.
4
郭本荣,王珂.
戴望舒诗歌翻译的文化选择[J]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99-102.
5
段从学.
《雨巷》:古典性的感伤,还是现代性的游荡?[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3):1-9.
被引量:8
6
彭建华.
论戴望舒对魏尔伦的翻译与批评[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61-65.
被引量:1
7
刘锋杰.
从本事与现实升华的抽象抒情——戴望舒《雨巷》再评价[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89-96.
被引量:1
1
陈婉.
从《我底记忆》浅谈戴望舒前后期的转变[J]
.北方文学(下),2010(7):99-99.
2
张裕聪.
浅析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的“现代都市青春病”[J]
.唐山文学,2016,0(4):84-84.
3
陈太胜.
从“唱”到“说”——戴望舒的1927年及其诗学意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7(1):104-108.
被引量:3
4
袁虹.
象、境、意境的逐层深入——从王昌龄的“意境”理论看其送别绝句意境的形成特点[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0):84-86.
被引量:5
5
玄春妍.
论戴望舒前期文学历程及其诗风演变[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33-36.
6
盛海耕.
论戴望舒诗的艺术特色[J]
.浙江社会科学,1994(4):80-84.
被引量:2
7
李艳.
《望舒草》之于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意义[J]
.长城,2014,0(04X):119-120.
被引量:1
8
郝婧坤,孟宏峰.
生命律动的诗性把握——论朱湘诗的格律[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3):20-21.
9
李云霞,张献.
从德国民族主义形成特点看纳粹独裁统治的必然性[J]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1):79-83.
被引量:5
10
张存孝.
巴金中篇小说艺术新论[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5(1):1-5.
被引量:1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