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古佛教的传播与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古佛教的传播在改变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改变了中古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般若性空学说与玄学的结合使中古文人发现了自我和自然的二重性,或曰"双重发现"。他们一方面把自然作为"物理的东西"来对待,依据自然界自身的环境、材质和人自身的自然结构来创造审美和膜拜的对象;另一方面又把自然界看成是"自我异化的精神",看成他们一生所追求的极乐世界。作为物质的我在观察自然时与自然有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能够将自然之精微之处描绘出来;作为精神自由的我则能够认识自然的规律,幷将自然规律融冶于社会生活,这是中古文人自然审美观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佛教造像的兴起又改变了中国本土造像的传统题材、手法和风格,形成了一种以追求"般若绝境"为最高存在的新的自然审美观念。
作者 钟仕伦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55,共6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中古宗教意识形态与自然审美观研究"(07XZX009)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浮屠》,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第859页.
  • 2[南朝·梁]释惠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一《译经上·魏吴建业建初寺康僧会》,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5-16页.
  • 3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系统》,卢辅圣主编《朵云》第六十集《中国南方佛教造像艺术》,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29-30页.
  • 4《高僧传》卷十三《兴福·宋豫州释僧洪》.
  • 5《名僧传钞》,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第1版,第484页.
  • 6《高僧传》卷八《义解》,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第1版,第343页.
  • 7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薛华、钱广华、沈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第1版,第21页.
  • 8(南朝·梁)释惠皎.高僧传[M].汤用彤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
  • 9[荷兰]许里和.佛教征服中国[M].李四龙,裴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3.
  • 10(南朝·梁)僧祜.弘明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126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