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众文化主体、内容的转换及其意义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毛泽东时代的大众文化也是通过"大众话"来"化大众"的文化,而20世纪以来西方兴起的大众文化则是建立在经济发达基础上的大众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的大众文化波及中国,中国产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的大众文化实现了主体及内容的转换,这一转换具有创造主体多元化、构建现代性等重要意义。
作者 薛亮
出处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8期202-203,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M].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2实践论[A].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 3弗朗茨·梅林.艺术与无产阶级[A].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 4[英]安东尼·吉登斯著 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75,95.
  • 6[以色列]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M].陈育国,张旅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
  • 7周宪.从现代到后现代[A].许江.人文艺术[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5—6^[-1],47^[-2].
  • 8[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1],8^[-2].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10任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路径——重读《实践论》[J].哲学动态,2008(7):5-12.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